三都的读音 三都的意思

三都 (词语/多义引导)(1)《左传》定公十二年(公元前498年):“仲由为季氏所宰,将堕三都。”杜预注:“三都,费、郈、成也。” (2)东汉称雒阳(洛阳)为东都,长安(西安)为西都,宛为南都,合称“三都”。 (3)晋左思作《三都赋》,指三国时的蜀都成都、吴都建业、魏都邺为“三都”。 (4)唐都长安,显庆二年(657年)建洛阳为东都,天授元年(690年)建晋阳为北都,合称“三都” 19世纪中叶,日本最发达的三个城市。 一说为:江户 大阪 京都。(经济最为发达) 一说为:京都 大阪 神户。(近畿三都)
  • sān
  • dōu

“三都”的读音

拼音读音
[sān dōu]
汉字注音:
ㄙㄢ ㄉㄡ
简繁字形:
是否常用:

“三都”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1.三个都城。春秋鲁三桓执政,皆建城拟于国都,季孙之费﹑孟孙之成﹑叔孙之郈,称三都。 2.三个都城。指战国赵﹑卫﹑魏三国的都城。 3.三个都城。东汉称雒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宛为南都,合称三都。 4.三个都城。指三国时的蜀都成都﹑吴都建业﹑魏都邺。 5.三个都城。指蜀之成都﹑广都﹑新都。 6.三个都城。唐都长安,显庆二年(657年)建洛阳为东都,天授元年(690年)建晋阳为北都,与长安合称三都。 7.指晋左思所著《三都赋》。 8.三种山都。山都,动物名,狒狒类中最大的一种。旧时传说以山都为居于大树中的山妖。

网络解释

三都 (词语/多义引导)

(1)《左传》定公十二年(公元前498年):“仲由为季氏所宰,将堕三都。”杜预注:“三都,费、郈、成也。”
(2)东汉称雒阳(洛阳)为东都,长安(西安)为西都,宛为南都,合称“三都”。 (3)晋左思作《三都赋》,指三国时的蜀都成都、吴都建业、魏都邺为“三都”。
(4)唐都长安,显庆二年(657年)建洛阳为东都,天授元年(690年)建晋阳为北都,合称“三都”
19世纪中叶,日本最发达的三个城市。
一说为:江户 大阪 京都。(经济最为发达)
一说为:京都 大阪 神户。(近畿三都)

“三都”的单字解释

】: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dōu]1.表示总括,除疑问句外,所总括的成分放在“都”前:全家都搞文艺工作。他无论干什么都很带劲儿。2.跟“是”字合用,说明理由:都是你磨蹭,要不我也不会迟到。都是昨天这场雨,害得我们耽误了一天工。3.表示“甚至”:你待我比亲姐姐都好。今天一点儿都不冷。一动都不动。4.表示“已经”:饭都凉了,快吃吧。[dū]1.首都:建都。2.大城市,也指以盛产某种东西而闻名的城市:都市。通都大邑。瓷都。煤都。3.旧时某些地区县与乡之间的一级行政区划。4.姓。

“三都”的相关成语

“三都”的相关词语

* 三都的读音是:sān dōu,三都的意思:三都 (词语/多义引导)(1)《左传》定公十二年(公元前498年):“仲由为季氏所宰,将堕三都。”杜预注:“三都,费、郈、成也。” (2)东汉称雒阳(洛阳)为东都,长安(西安)为西都,宛为南都,合称“三都”。 (3)晋左思作《三都赋》,指三国时的蜀都成都、吴都建业、魏都邺为“三都”。 (4)唐都长安,显庆二年(657年)建洛阳为东都,天授元年(690年)建晋阳为北都,合称“三都” 19世纪中叶,日本最发达的三个城市。 一说为:江户 大阪 京都。(经济最为发达) 一说为:京都 大阪 神户。(近畿三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