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憖遺的读音 不憖遺的意思

不慭遗 bù yìn yí 不慭遗 不愿留。《诗·小雅·十月之交》:“不慭遗一老,俾守我王。”后用作对大臣逝世表示哀悼之辞。 汉 蔡邕 《陈太丘碑文》:“天不慭遗老,俾屏我王。” 南朝 梁 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天不慭遗,奄见薨落。” 唐 高彦休 《唐阙史·丞相兰公晚遇》:“及薨于位,上再兴不慭遗之叹,而废常朝者三日,册赠之礼,有加美焉。”亦省作“ 不慭 ”。 唐 颜真卿 《康使君神道》:“天乎不慭,其恨若何!”
  • yìn

“不憖遺”的读音

拼音读音
[bù yìn yí]
汉字注音:
简繁字形:
不慭遗
是否常用:

“不憖遺”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不愿留。

网络解释

不慭遗

bù yìn yí
不慭遗
不愿留。《诗·小雅·十月之交》:“不慭遗一老,俾守我王。”后用作对大臣逝世表示哀悼之辞。 汉 蔡邕 《陈太丘碑文》:“天不慭遗老,俾屏我王。” 南朝 梁 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天不慭遗,奄见薨落。” 唐 高彦休 《唐阙史·丞相兰公晚遇》:“及薨于位,上再兴不慭遗之叹,而废常朝者三日,册赠之礼,有加美焉。”亦省作“ 不慭 ”。 唐 颜真卿 《康使君神道》:“天乎不慭,其恨若何!”

“不憖遺”的单字解释

】:[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1.寧肯;願意。2.損傷;殘滅。3.憂傷。4.閑。參見“憖暇”。5.戒慎。參見“憖憖”。6.喜悅。7.連詞。且。表示遞進關係。
】:1.遺失;丟失。2.遺漏。3.指失物。4.指散逸的典籍。5.缺漏;失誤。6.遺棄;捨棄。7.遺忘。8.遺留。9.剩餘,未盡。10.指前代遺留的風氣、風格等。11.離開,脫離。參見“遺世”。12.墮,落下;下垂。13.專指死人留下的。14.指帝王臨終遺命。15.謂排泄大小便或精液。16.指便溺。17.廢止。

“不憖遺”的相关词语

* 不憖遺的读音是:bù yìn yí,不憖遺的意思:不慭遗 bù yìn yí 不慭遗 不愿留。《诗·小雅·十月之交》:“不慭遗一老,俾守我王。”后用作对大臣逝世表示哀悼之辞。 汉 蔡邕 《陈太丘碑文》:“天不慭遗老,俾屏我王。” 南朝 梁 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天不慭遗,奄见薨落。” 唐 高彦休 《唐阙史·丞相兰公晚遇》:“及薨于位,上再兴不慭遗之叹,而废常朝者三日,册赠之礼,有加美焉。”亦省作“ 不慭 ”。 唐 颜真卿 《康使君神道》:“天乎不慭,其恨若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