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出聲的读音 不敢出聲的意思

辞典解释不敢出声  bù gǎn chū shēng     不敢发出声音或多说一句话。形容极度谨慎、拘束或畏惧。《红楼梦.第六九回》:「凤姐儿在屋里,只装不敢出声儿,气的尤二声姐在房里哭泣,饭也不吃,又不敢告诉贾琏。」也作「不敢则声」。
  • gǎn
  • chū
  • shēng

“不敢出聲”的读音

拼音读音
[bù gǎn chū shēng]
汉字注音:
ㄅㄨˋ ㄍㄢˇ ㄔㄨ ㄕㄥ
简繁字形:
不敢出声
是否常用:

“不敢出聲”的意思

基本解释

辞典解释

不敢出声  bù gǎn chū shēng  ㄅㄨˋ ㄍㄢˇ ㄔㄨ ㄕㄥ  

不敢发出声音或多说一句话。形容极度谨慎、拘束或畏惧。《红楼梦.第六九回》:「凤姐儿在屋里,只装不敢出声儿,气的尤二声姐在房里哭泣,饭也不吃,又不敢告诉贾琏。」也作「不敢则声」。

网络解释

“不敢出聲”的单字解释

】:[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1.有勇气;有胆量。例:勇敢。2.表示有勇气、有胆量做某事:敢想敢干。3.表示有根据地推断:我敢说,他这件事准办不成。不敢说有十成把握,八九成是肯定有的。4.副词。莫非;怕是。表示揣测又略带惊讶的语气:敢是他来了。5.谦辞。表示冒昧地请求:敢问。敢请。
】:1.从里面到外面(跟“进、入”相对):出来。出去。出门。出国。出院。2.来到:出席。出场。3.超出:出轨。出界。不出三年。4.往外拿:出钱。出布告。出题目。出主意。5.出产;产生:出煤。出木材。我们厂里出了不少劳动模范。6.发生:出问题。这事儿出在1962年。7.出版: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8.发出;发泄:出芽儿。出汗。出天花。出气。9.引文、典故等见于某处:语出《老子》。10.显露:出名。出面。出头。出洋相。11.显得量多:机米做饭出饭。这面蒸馒头出数儿。12.支出:出纳。量入为出。13.跟“往”连用,表示向外:散会了,大家往出走。14.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三出戏。15.趋向动词。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显露或完成:看得出。看不出。拿出一张纸。跑出大门。看出问题。做出成绩。
】:同“”。

“不敢出聲”的相关词语

* 不敢出聲的读音是:bù gǎn chū shēng,不敢出聲的意思:辞典解释不敢出声  bù gǎn chū shēng     不敢发出声音或多说一句话。形容极度谨慎、拘束或畏惧。《红楼梦.第六九回》:「凤姐儿在屋里,只装不敢出声儿,气的尤二声姐在房里哭泣,饭也不吃,又不敢告诉贾琏。」也作「不敢则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