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遺餘力的读音 不遺餘力的意思

【解释】遗:留;余力:剩下的力量。把全部力量都使出来,一点不保留。【出处】《战国策·赵策三》:“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秦不遗余力矣,必且欲破赵军。”【示例】委员和事,调停惟赖孔方;绅士责言,控诉~。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四回【近义词】全力以赴、倾巢而出【反义词】三心二意、留有余地【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全力以赴

“不遺餘力”的读音

拼音读音
[bù yí yú lì]
汉字注音:
ㄅㄨˋ ㄧˊ ㄩˊ ㄌㄧˋ
简繁字形:
不遗余力
是否常用:

“不遺餘力”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不遗余力 bùyí-yúlì

[do everything in one's power;do one's best (utmost);spare no efforts (pains)] 把所有的力量都用出来,一点都不保留,形容尽心尽力

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战国策·赵策三》

辞典解释

不遗余力  bù yí yú lì   ㄅㄨˋ ㄧˊ ㄩˊ ㄌㄧˋ  

毫不保留,竭尽全力。
《战国策.赵策三》:「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
《文明小史.第四回》:「委员和事,调停惟赖孔方;绅士责言,控诉不遗余力。」

近义词

尽心尽力﹑全力以赴

英语 to spare no pains or effort (idiom)​; to do one's utmost

法语 faire de son mieux, ne pas épargner ses efforts

网络解释

【解释】遗:留;余力:剩下的力量。把全部力量都使出来,一点不保留。

【出处】《战国策·赵策三》:“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秦不遗余力矣,必且欲破赵军。”

【示例】委员和事,调停惟赖孔方;绅士责言,控诉~。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四回

【近义词】全力以赴、倾巢而出

【反义词】三心二意、留有余地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全力以赴

“不遺餘力”的单字解释

】:[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1.遺失;丟失。2.遺漏。3.指失物。4.指散逸的典籍。5.缺漏;失誤。6.遺棄;捨棄。7.遺忘。8.遺留。9.剩餘,未盡。10.指前代遺留的風氣、風格等。11.離開,脫離。參見“遺世”。12.墮,落下;下垂。13.專指死人留下的。14.指帝王臨終遺命。15.謂排泄大小便或精液。16.指便溺。17.廢止。
】:同“”。
】:1.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使物体获得加速度和发生形变的外因。力有三个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2.力量;能力:人力。物力。目力。脑力。药力。理解力。说服力。战斗力。3.特指体力:大力士。四肢无力。用力推车。4.尽力;努力:力争上游。维护甚力。5.姓。

“不遺餘力”的相关词语

* 不遺餘力的读音是:bù yí yú lì,不遺餘力的意思:【解释】遗:留;余力:剩下的力量。把全部力量都使出来,一点不保留。【出处】《战国策·赵策三》:“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秦不遗余力矣,必且欲破赵军。”【示例】委员和事,调停惟赖孔方;绅士责言,控诉~。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四回【近义词】全力以赴、倾巢而出【反义词】三心二意、留有余地【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