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都的读音 东都的意思

1.历代王朝在原京师以东的都城。(1)商代指商丘,在殷(殷墟)之东。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左传·定公四年》:"封畛土略……取于相土之东都,以会王之东搜。"杨伯峻注:"相土,殷商之祖。《太平御览》八十二引《竹书纪年》云:'后相即位,居商丘。'则,相土之东都为今河南商丘县。"一说指帝丘(今河南省濮阳县)。参阅《通鉴地理通释》卷四。(2)西周指洛邑,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在镐京之东。《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昔成王合诸侯城成周,以为东都,崇文德焉。"(3)东汉都洛阳,在西汉京都长安之东。汉班固有《东都赋》。(4)隋唐时指洛阳。时京都在长安。《隋书·炀帝纪上》:"〔大业五年春正月〕戊子,上自东都还京师。"《新唐书·高宗纪》:"〔显庆二年十二月〕丁卯,以洛阳宫为东都。" 2.(5)南唐指广陵,在建康之东。故址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宋陆游《南唐书.烈祖纪》:"﹝升元元年﹞以建康为西都,广陵为东都。"(6)元代指大梁。故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清侯方域《定鼎说》:"胜国有三都焉:冬春居大都﹑东都……东都者,大梁也。" 3.代指东汉。 4.长安东都门的省称。汉疏广与侄受同时退隐,满朝百官祖饯于东都门外,后以"东都"谓致仕或饯别之地。
  • dōng
  • dōu

“东都”的读音

拼音读音
[dōng dōu]
汉字注音:
ㄉㄨㄥ ㄉㄡ
简繁字形:
東都
是否常用:

“东都”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1.历代王朝在原京师以东的都城。(1)商代指商丘,在殷(殷墟)之东。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左传·定公四年》:"封畛土略……取于相土之东都,以会王之东搜。"杨伯峻注:"相土,殷商之祖。《太平御览》八十二引《竹书纪年》云:'后相即位,居商丘。'则,相土之东都为今河南商丘县。"一说指帝丘(今河南省濮阳县)。参阅《通鉴地理通释》卷四。(2)西周指洛邑,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在镐京之东。《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昔成王合诸侯城成周,以为东都,崇文德焉。"(3)东汉都洛阳,在西汉京都长安之东。汉班固有《东都赋》。(4)隋唐时指洛阳。时京都在长安。《隋书·炀帝纪上》:"〔大业五年春正月〕戊子,上自东都还京师。"《新唐书·高宗纪》:"〔显庆二年十二月〕丁卯,以洛阳宫为东都。" 2.(5)南唐指广陵,在建康之东。故址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宋陆游《南唐书.烈祖纪》:"﹝升元元年﹞以建康为西都,广陵为东都。"(6)元代指大梁。故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清侯方域《定鼎说》:"胜国有三都焉:冬春居大都﹑东都……东都者,大梁也。" 3.代指东汉。 4.长安东都门的省称。汉疏广与侄受同时退隐,满朝百官祖饯于东都门外,后以"东都"谓致仕或饯别之地。

辞典解释

东都  dōng dū   ㄉㄨㄥ ㄉㄨ  

位于东边的都城。如汉朝的长安为西都,洛阳为东都。

网络解释

“东都”的单字解释

】:1.方位词。四个主要方向之一,太阳升起的一边:东边儿。东方。东风。东城。城东。大江东去。2.主人(古时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房东。股东。东家。3.东道:我做东,请你们吃饭。4.姓。
】:[dōu]1.表示总括,除疑问句外,所总括的成分放在“都”前:全家都搞文艺工作。他无论干什么都很带劲儿。2.跟“是”字合用,说明理由:都是你磨蹭,要不我也不会迟到。都是昨天这场雨,害得我们耽误了一天工。3.表示“甚至”:你待我比亲姐姐都好。今天一点儿都不冷。一动都不动。4.表示“已经”:饭都凉了,快吃吧。[dū]1.首都:建都。2.大城市,也指以盛产某种东西而闻名的城市:都市。通都大邑。瓷都。煤都。3.旧时某些地区县与乡之间的一级行政区划。4.姓。

“东都”的相关词语

* 东都的读音是:dōng dōu,东都的意思: 1.历代王朝在原京师以东的都城。(1)商代指商丘,在殷(殷墟)之东。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左传·定公四年》:"封畛土略……取于相土之东都,以会王之东搜。"杨伯峻注:"相土,殷商之祖。《太平御览》八十二引《竹书纪年》云:'后相即位,居商丘。'则,相土之东都为今河南商丘县。"一说指帝丘(今河南省濮阳县)。参阅《通鉴地理通释》卷四。(2)西周指洛邑,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在镐京之东。《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昔成王合诸侯城成周,以为东都,崇文德焉。"(3)东汉都洛阳,在西汉京都长安之东。汉班固有《东都赋》。(4)隋唐时指洛阳。时京都在长安。《隋书·炀帝纪上》:"〔大业五年春正月〕戊子,上自东都还京师。"《新唐书·高宗纪》:"〔显庆二年十二月〕丁卯,以洛阳宫为东都。" 2.(5)南唐指广陵,在建康之东。故址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宋陆游《南唐书.烈祖纪》:"﹝升元元年﹞以建康为西都,广陵为东都。"(6)元代指大梁。故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清侯方域《定鼎说》:"胜国有三都焉:冬春居大都﹑东都……东都者,大梁也。" 3.代指东汉。 4.长安东都门的省称。汉疏广与侄受同时退隐,满朝百官祖饯于东都门外,后以"东都"谓致仕或饯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