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方域的读音 侯方域的意思

侯方域 侯方域(1618年4月—1655年1月),字朝宗,明朝归德府(今河南商丘)人,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之一、明末“四公子”之一、复社领袖。 侯方域是明户部尚书侯恂之子,祖父及父辈都是东林党人,均因反对宦官专权而被黜。与冒襄、陈贞慧、方以智,合称明末“四公子”,与陈贞慧交情尤深。明朝灭亡后,侯方域流落江南,入清后参加科举,为时人所讥:“两朝应举侯公子,忍对桃花说李香。”晚年失悔此举。 清顺治二年,28岁的侯方域回到归德府老家。由于不甘寂寞,积极为清朝镇压农民军出谋划策,为镇压清初最大的农民起义榆园军起义立下奇功。 靠侯方域献计,清军直隶山东河南三省总督张存仁精准地扒开荆隆口黄河大堤,将直隶、山东、河南许多地区化为无人区,杀人以百万计,一举镇压了号称有百万之众的榆园军各部,成功解决了清朝初年的危机。事后清朝朝廷讳忌提及清军扒开黄河,以水代兵的事迹,并未给予侯方域相应嘉奖。 至35岁,回想起自己遭遇坎坷,事业一无所成,悔恨不已,便将其书房更名为“壮悔堂”,表示其壮年后悔之意。在这里,完成了他的两部文集《壮悔堂文集》10卷、《四忆堂诗集》6卷明志。 清朝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三日(1655年1月30日),37岁的侯方域因不能做官郁闷在怀和思念香君,染病身亡。 清初作家孔尚任撰《桃花扇》剧本,描写的就是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侧面反映了明亡清兴的历史背景。 (概述图片资料来源)
  • hóu
  • fāng

“侯方域”的读音

拼音读音
[hóu fāng yù]
汉字注音:
ㄏㄡˊ ㄈㄤ ㄩˋ
简繁字形:
是否常用:

“侯方域”的意思

基本解释

辞典解释

侯方域  hóu fāng yù  ㄏㄡˊ ㄈㄤ ㄩˋ  

人名。(西元1618~1654)​字朝宗,号雪苑。明末清初河南商邱人。生性豪迈,济人之急虽千金不吝。明亡不仕,初纵情声色,后发愤为古诗文,文法韩、欧,诗学杜甫,与魏禧、汪琬齐名。著有《壮悔堂文集》、《四忆堂诗集》。

网络解释

侯方域

侯方域(1618年4月—1655年1月),字朝宗,明朝归德府(今河南商丘)人,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之一、明末“四公子”之一、复社领袖。
侯方域是明户部尚书侯恂之子,祖父及父辈都是东林党人,均因反对宦官专权而被黜。与冒襄、陈贞慧、方以智,合称明末“四公子”,与陈贞慧交情尤深。明朝灭亡后,侯方域流落江南,入清后参加科举,为时人所讥:“两朝应举侯公子,忍对桃花说李香。”晚年失悔此举。
清顺治二年,28岁的侯方域回到归德府老家。由于不甘寂寞,积极为清朝镇压农民军出谋划策,为镇压清初最大的农民起义榆园军起义立下奇功。
靠侯方域献计,清军直隶山东河南三省总督张存仁精准地扒开荆隆口黄河大堤,将直隶、山东、河南许多地区化为无人区,杀人以百万计,一举镇压了号称有百万之众的榆园军各部,成功解决了清朝初年的危机。事后清朝朝廷讳忌提及清军扒开黄河,以水代兵的事迹,并未给予侯方域相应嘉奖。
至35岁,回想起自己遭遇坎坷,事业一无所成,悔恨不已,便将其书房更名为“壮悔堂”,表示其壮年后悔之意。在这里,完成了他的两部文集《壮悔堂文集》10卷、《四忆堂诗集》6卷明志。
清朝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三日(1655年1月30日),37岁的侯方域因不能做官郁闷在怀和思念香君,染病身亡。
清初作家孔尚任撰《桃花扇》剧本,描写的就是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侧面反映了明亡清兴的历史背景。
(概述图片资料来源)

“侯方域”的单字解释

】:[hòu]闽侯(Mǐnhòu),地名,在福建。[hóu]1.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二等:侯爵。公侯。2.泛指达官贵人:侯门似海。3.姓。
】:1.正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正四边形的六面体。2.正直:品行方正。3.方向;方面:东方。双方。4.办法:千方百计。领导有方。5.地点;地区:前方。方言。6.治病的药单:药方。处方。7.工程上指土、石等堆积一立方米:土方。8.数学上指自乘的积:乘方。9.副词。正在;方才:方兴未艾。如梦方醒。年方十六。10.表示响度级的单位。将声音与一个1,000赫的纯音试听比较,当两者响度被判断为相同时,后者声压级的分贝数即被定为这个声音响度级的方数。旧写作㕫。11.⑪量词。用于方形的东西:一方砚台。两方图章。
】:1.在一定疆界内的地方;疆域:区域。异域。域外。绝域。2.泛指某种范围:境域。音域。

“侯方域”的相关词语

* 侯方域的读音是:hóu fāng yù,侯方域的意思:侯方域 侯方域(1618年4月—1655年1月),字朝宗,明朝归德府(今河南商丘)人,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之一、明末“四公子”之一、复社领袖。 侯方域是明户部尚书侯恂之子,祖父及父辈都是东林党人,均因反对宦官专权而被黜。与冒襄、陈贞慧、方以智,合称明末“四公子”,与陈贞慧交情尤深。明朝灭亡后,侯方域流落江南,入清后参加科举,为时人所讥:“两朝应举侯公子,忍对桃花说李香。”晚年失悔此举。 清顺治二年,28岁的侯方域回到归德府老家。由于不甘寂寞,积极为清朝镇压农民军出谋划策,为镇压清初最大的农民起义榆园军起义立下奇功。 靠侯方域献计,清军直隶山东河南三省总督张存仁精准地扒开荆隆口黄河大堤,将直隶、山东、河南许多地区化为无人区,杀人以百万计,一举镇压了号称有百万之众的榆园军各部,成功解决了清朝初年的危机。事后清朝朝廷讳忌提及清军扒开黄河,以水代兵的事迹,并未给予侯方域相应嘉奖。 至35岁,回想起自己遭遇坎坷,事业一无所成,悔恨不已,便将其书房更名为“壮悔堂”,表示其壮年后悔之意。在这里,完成了他的两部文集《壮悔堂文集》10卷、《四忆堂诗集》6卷明志。 清朝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三日(1655年1月30日),37岁的侯方域因不能做官郁闷在怀和思念香君,染病身亡。 清初作家孔尚任撰《桃花扇》剧本,描写的就是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侧面反映了明亡清兴的历史背景。 (概述图片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