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言之教的读音 十言之教的意思
十言之教 出处 汉 郑玄 《六艺论》:“ 虙羲 作十言之教,曰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消、息。” 罗惇曧 《文学源流》:“稽诸经传,十言之教,肇始 庖牺 ,屯蒙甫辟,曙光斯见。”
- 十
- 言
- 之
- 教
“十言之教”的读音
- 拼音读音:
- [shí yán zhī jiào]
- 汉字注音:
- ㄕˊ ㄧㄢˊ ㄓ ㄐㄧㄠˋ
- 简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十言之教”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传说为伏羲所作的十个字的教言。
网络解释
十言之教
出处
汉 郑玄 《六艺论》:“ 虙羲 作十言之教,曰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消、息。”
罗惇曧 《文学源流》:“稽诸经传,十言之教,肇始 庖牺 ,屯蒙甫辟,曙光斯见。”
“十言之教”的单字解释
【十】:1.九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达到顶点:十足。十分。十成的把握。3.姓。
【言】:1.话:言语。语言。格言。诺言。发言。有言在先。言外之意。2.说:言之有理。畅所欲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3.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言诗。万言书。全书近二十万言。4.姓。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教】:[jiào]1.教导;教育:管教。请教。受教。因材施教。2.宗教:佛教。伊斯兰教。信教。在教。3.姓。4.使;令;让:教他无计可施。教我十分为难。[jiāo]把知识或技能传给人:教唱歌。教小孩儿识字。师傅把技术教给徒弟。
“十言之教”的相关词语
* 十言之教的读音是:shí yán zhī jiào,十言之教的意思:十言之教 出处 汉 郑玄 《六艺论》:“ 虙羲 作十言之教,曰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消、息。” 罗惇曧 《文学源流》:“稽诸经传,十言之教,肇始 庖牺 ,屯蒙甫辟,曙光斯见。”
基本解释
传说为伏羲所作的十个字的教言。十言之教
出处汉 郑玄 《六艺论》:“ 虙羲 作十言之教,曰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消、息。”
罗惇曧 《文学源流》:“稽诸经传,十言之教,肇始 庖牺 ,屯蒙甫辟,曙光斯见。”
【十】:1.九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达到顶点:十足。十分。十成的把握。3.姓。
【言】:1.话:言语。语言。格言。诺言。发言。有言在先。言外之意。2.说:言之有理。畅所欲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3.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言诗。万言书。全书近二十万言。4.姓。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教】:[jiào]1.教导;教育:管教。请教。受教。因材施教。2.宗教:佛教。伊斯兰教。信教。在教。3.姓。4.使;令;让:教他无计可施。教我十分为难。[jiāo]把知识或技能传给人:教唱歌。教小孩儿识字。师傅把技术教给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