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兩的读音 半兩的意思

半两 战秦及汉初铜币名。铜铸,圆形方孔,小样钱径一般为2.5-2.77厘米,重 12 铢(我国古代规定 1 两为 24铢)2.5-3.35克。大样为3.12-3.72厘米,重量在7g-14g左右,重量达14g以上者比较稀有。半两钱个别有外郭,背平素,面文“半两”二字。存世有战国半两、秦半两、汉半两三种。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天下,规定以外圆内方的半两钱为全国通行的货币,这是我国最早的统一货币。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止战国时各国形制轻重不同的货币,实行币制统一,改币制为二等:黄金为上币,以镒(有十六两、二十两、二十四两三说)为单位,供巨额支付,如帝王赏赐、贵族间馈赠等之用;圆形方孔的铜币为下币,承统一前秦的币制,文曰“半两”(重十二铢),供日常交易用,禁民私铸。秦汉一两合今约十六克,半两约八克。但传世秦半两钱轻重差异很大,轻的六克多,重的在二十克以上,介乎其中的则重十几克,成色也很不一律。司马迁说秦“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然各随时而轻重无常”。 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铸五铢钱后,半两钱遂正式废罢,但圆形方孔的铜币式样一直流传下来,直至清末。
  • bàn
  • liǎng

“半兩”的读音

拼音读音
[bàn liǎng]
汉字注音:
ㄅㄢˋ ㄌㄧㄤˇ
简繁字形:
半两
是否常用:

“半兩”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古代钱币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半两钱为全国统一的铸币。每枚重量为当时的半两,即十二铢。汉初所铸的钱,重量虽陆续减轻,仍称半两。

网络解释

半两

战秦及汉初铜币名。铜铸,圆形方孔,小样钱径一般为2.5-2.77厘米,重 12 铢(我国古代规定 1 两为 24铢)2.5-3.35克。大样为3.12-3.72厘米,重量在7g-14g左右,重量达14g以上者比较稀有。半两钱个别有外郭,背平素,面文“半两”二字。存世有战国半两、秦半两、汉半两三种。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天下,规定以外圆内方的半两钱为全国通行的货币,这是我国最早的统一货币。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止战国时各国形制轻重不同的货币,实行币制统一,改币制为二等:黄金为上币,以镒(有十六两、二十两、二十四两三说)为单位,供巨额支付,如帝王赏赐、贵族间馈赠等之用;圆形方孔的铜币为下币,承统一前秦的币制,文曰“半两”(重十二铢),供日常交易用,禁民私铸。秦汉一两合今约十六克,半两约八克。但传世秦半两钱轻重差异很大,轻的六克多,重的在二十克以上,介乎其中的则重十几克,成色也很不一律。司马迁说秦“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然各随时而轻重无常”。
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铸五铢钱后,半两钱遂正式废罢,但圆形方孔的铜币式样一直流传下来,直至清末。

“半兩”的单字解释

】:1.二分之一;一半(没有整数时用在量词前,有整数时用在量词后):半尺。一斤半。半价。过半。一年半载。2.在…中间:半夜。半路上。半山腰。半途而废。3.表示很少:一星半点儿。一鳞半爪。4.不完全:半新的楼房。房门半开着。5.姓。
】:同“”。

“半兩”的相关词语

* 半兩的读音是:bàn liǎng,半兩的意思:半两 战秦及汉初铜币名。铜铸,圆形方孔,小样钱径一般为2.5-2.77厘米,重 12 铢(我国古代规定 1 两为 24铢)2.5-3.35克。大样为3.12-3.72厘米,重量在7g-14g左右,重量达14g以上者比较稀有。半两钱个别有外郭,背平素,面文“半两”二字。存世有战国半两、秦半两、汉半两三种。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天下,规定以外圆内方的半两钱为全国通行的货币,这是我国最早的统一货币。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止战国时各国形制轻重不同的货币,实行币制统一,改币制为二等:黄金为上币,以镒(有十六两、二十两、二十四两三说)为单位,供巨额支付,如帝王赏赐、贵族间馈赠等之用;圆形方孔的铜币为下币,承统一前秦的币制,文曰“半两”(重十二铢),供日常交易用,禁民私铸。秦汉一两合今约十六克,半两约八克。但传世秦半两钱轻重差异很大,轻的六克多,重的在二十克以上,介乎其中的则重十几克,成色也很不一律。司马迁说秦“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然各随时而轻重无常”。 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铸五铢钱后,半两钱遂正式废罢,但圆形方孔的铜币式样一直流传下来,直至清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