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藏的读音 吉藏的意思

吉藏 吉藏(549~623),中国隋、唐时僧人,三论宗创始人。祖籍安息 。俗姓安 。 又称胡吉藏。祖世避仇移居南海(今广州),后迁金陵(今南京)。其名为真谛所取。7岁从法朗出家,有颖悟誉,具戒之后,声闻转高,19岁替法朗复讲经论。隋平定江南后,到会稽(今浙江绍兴)住嘉祥寺,宣讲三论,听众常千余,被尊称为嘉祥大师。后受隋炀帝敕命,住扬州慧日寺,长安日严寺,并于长安完成三论注疏,创立了三论宗。此期间曾与当时三藏论师僧粲辩论且获胜。唐初,被征为高祖所设统领僧众的十大德之一,备受唐王室敬重 。晚年住延兴寺,武德六年寂,寿七十五 。著有《中论疏》、《十二门疏》、《三论玄义》、《大乘玄义》、《二谛义》等。弟子知名者有慧远(蓝田悟真寺)、硕法师、慧灌等。其思想远传高丽、日本。
  • zàng

“吉藏”的读音

拼音读音
[jí zàng]
汉字注音:
ㄐㄧˊ ㄗㄤˋ
简繁字形:
是否常用:

“吉藏”的意思

基本解释

辞典解释

吉藏  jí zàng  ㄐㄧˊ ㄗㄤˋ  

人名。隋、唐高僧(549~623)​。中国佛教三论宗的创始人。先世是西域安息人,后移居交广(今越南、广西)​,又迁居金陵。七岁时从法朗出家,十九岁开始为大众复述,即受称誉。陈末天下大乱,吉藏和一些同学前往各寺,搜集佛教文疏,所以他涉猎的典籍非常广泛。隋朝统一后,移住会稽(今浙江绍兴)​秦望山嘉祥寺,弘传佛法,从他学法者多达千余人,世称「嘉祥大师」。后受隋炀帝之请,住长安日严寺,完成三论注疏。唐初,高祖在长安设立十大德统领僧众,吉藏也名列其中。晚年住延兴寺,武德六年圆寂。著有《三论玄义》一卷、《中观论疏》十卷、《百论疏》三卷、《法华经玄论》十卷等传世。

网络解释

吉藏

吉藏(549~623),中国隋、唐时僧人,三论宗创始人。祖籍安息 。俗姓安 。 又称胡吉藏。祖世避仇移居南海(今广州),后迁金陵(今南京)。其名为真谛所取。7岁从法朗出家,有颖悟誉,具戒之后,声闻转高,19岁替法朗复讲经论。隋平定江南后,到会稽(今浙江绍兴)住嘉祥寺,宣讲三论,听众常千余,被尊称为嘉祥大师。后受隋炀帝敕命,住扬州慧日寺,长安日严寺,并于长安完成三论注疏,创立了三论宗。此期间曾与当时三藏论师僧粲辩论且获胜。唐初,被征为高祖所设统领僧众的十大德之一,备受唐王室敬重 。晚年住延兴寺,武德六年寂,寿七十五 。著有《中论疏》、《十二门疏》、《三论玄义》、《大乘玄义》、《二谛义》等。弟子知名者有慧远(蓝田悟真寺)、硕法师、慧灌等。其思想远传高丽、日本。

“吉藏”的单字解释

】:1.吉利;吉祥。与“凶”相对:逢凶化吉。2.吉林的简称。
】:[cáng]1.隐蔽:躲藏。2.收存:藏书。[zàng]1.储放大量东西的地方:宝藏。2.佛教、道教经典的总称:道藏。3.西藏的简称:青藏公路。4.藏族。5.古又同“脏(zàng)”。

“吉藏”的相关词语

* 吉藏的读音是:jí zàng,吉藏的意思:吉藏 吉藏(549~623),中国隋、唐时僧人,三论宗创始人。祖籍安息 。俗姓安 。 又称胡吉藏。祖世避仇移居南海(今广州),后迁金陵(今南京)。其名为真谛所取。7岁从法朗出家,有颖悟誉,具戒之后,声闻转高,19岁替法朗复讲经论。隋平定江南后,到会稽(今浙江绍兴)住嘉祥寺,宣讲三论,听众常千余,被尊称为嘉祥大师。后受隋炀帝敕命,住扬州慧日寺,长安日严寺,并于长安完成三论注疏,创立了三论宗。此期间曾与当时三藏论师僧粲辩论且获胜。唐初,被征为高祖所设统领僧众的十大德之一,备受唐王室敬重 。晚年住延兴寺,武德六年寂,寿七十五 。著有《中论疏》、《十二门疏》、《三论玄义》、《大乘玄义》、《二谛义》等。弟子知名者有慧远(蓝田悟真寺)、硕法师、慧灌等。其思想远传高丽、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