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僧的读音 和合僧的意思

和合僧 比丘三人以上集在一处,持同戒,行同道,名和合僧 大乘经中对和合僧的解释: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佛言,有三种法相续,除障相应生名三三昧耶。云何彼法相续生。所谓初心不观自性;从此发慧,如实智生,离无尽分别网,是名第二心菩提无分别正等觉句;彼如实见已,观察无尽众生界,悲自在转,无缘观,菩提心生,所谓离一切戏论安置众生,皆令住于无相菩提,是名三三昧耶句。 复次秘密主,有三三昧耶; 最初正觉心,第二名为法; 彼心相续生,所谓和合僧; 此三三昧耶,诸佛导师说;” 以菩提心摄一切法,于一切法离妄自在,是名和合僧。当然这是如来境界,不是我们当下可受持的。但不解佛威神无量,于佛大乘行法起分别我们当下即可断。以妄心分别即为见解,《圆觉经》言:“一切菩萨,见解为碍。”故欲学大乘法,当断解碍。正如经中所言,初心不观自性,初学佛时,菩提心尚未现前,此时不依己心唯依佛智,是为不观自性。
  • sēng

“和合僧”的读音

拼音读音
[hé hé sēng]
汉字注音:
ㄏㄜˊ ㄏㄜˊ ㄙㄥ
简繁字形:
是否常用:

“和合僧”的意思

基本解释

辞典解释

和合僧  hé hé sēng  ㄏㄜˊ ㄏㄜˊ ㄙㄥ  

和合,团众之意。和合僧是指出家众。

网络解释

和合僧

比丘三人以上集在一处,持同戒,行同道,名和合僧
大乘经中对和合僧的解释: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佛言,有三种法相续,除障相应生名三三昧耶。云何彼法相续生。所谓初心不观自性;从此发慧,如实智生,离无尽分别网,是名第二心菩提无分别正等觉句;彼如实见已,观察无尽众生界,悲自在转,无缘观,菩提心生,所谓离一切戏论安置众生,皆令住于无相菩提,是名三三昧耶句。 复次秘密主,有三三昧耶; 最初正觉心,第二名为法; 彼心相续生,所谓和合僧; 此三三昧耶,诸佛导师说;”
以菩提心摄一切法,于一切法离妄自在,是名和合僧。当然这是如来境界,不是我们当下可受持的。但不解佛威神无量,于佛大乘行法起分别我们当下即可断。以妄心分别即为见解,《圆觉经》言:“一切菩萨,见解为碍。”故欲学大乘法,当断解碍。正如经中所言,初心不观自性,初学佛时,菩提心尚未现前,此时不依己心唯依佛智,是为不观自性。

“和合僧”的单字解释

】:[hé]1.平和;和缓:温和。柔和。和颜悦色。2.和谐;和睦:和衷共济。弟兄不和。3.结束战争或争执:讲和。媾和。军阀之间一会儿打,一会儿和,弄得百姓不得安生。4.(下棋或赛球)不分胜负:和棋。和局。末了一盘和了。5.姓。6.连带:和盘托出。和衣而卧(不脱衣服睡觉)。7.引进相关或比较的对象:他和大家讲他过去的经历。柜台正和我一样高。8.表示联合;跟;与:工人和农民都是国家的主人。9.加法运算中,一个数加上另一个数所得的数,如6+4=10中,10是和。也叫和数。10.指日本:和服。[hè]1.和谐地跟着唱:曲高和寡。一唱百和。2.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和体裁做诗词:奉和一首。[huò]1.粉状或粒状物掺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使成较稀的东西:和药。藕粉里和点儿糖。2.用于洗东西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衣裳已经洗了三和。二和药。[huó]在粉状物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黏性:和面。和泥。和点儿水泥把窟窿堵上。[hú]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
】:[hé]1.闭;合拢:合眼。笑得合不上嘴。2.结合到一起;凑到一起;共同(跟“分”相对):合办。同心合力。3.全:合村。合家团聚。4.符合:合情合理。正合心意。5.折合;共计:一公顷合十五市亩。这件衣服连工带料合多少钱?6.应当;应该:理合声明。7.旧小说中指交战的回合:大战三十余合。8.在太阳系中,当行星运行到与太阳、地球成一直线,并且地球不在太阳与该行星之间的位置时,叫做合。9.姓。10.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閤”[gě]1.容量单位,10勺等于1合,10合等于1升。2.量粮食的器具,容量是1合,方形或圆筒形,多用木头或竹筒制成。
】:1.出家修行的男性佛教徒;和尚:僧人。僧衣。[僧伽之省,梵saṃgha]2.姓。

“和合僧”的相关词语

* 和合僧的读音是:hé hé sēng,和合僧的意思:和合僧 比丘三人以上集在一处,持同戒,行同道,名和合僧 大乘经中对和合僧的解释: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佛言,有三种法相续,除障相应生名三三昧耶。云何彼法相续生。所谓初心不观自性;从此发慧,如实智生,离无尽分别网,是名第二心菩提无分别正等觉句;彼如实见已,观察无尽众生界,悲自在转,无缘观,菩提心生,所谓离一切戏论安置众生,皆令住于无相菩提,是名三三昧耶句。 复次秘密主,有三三昧耶; 最初正觉心,第二名为法; 彼心相续生,所谓和合僧; 此三三昧耶,诸佛导师说;” 以菩提心摄一切法,于一切法离妄自在,是名和合僧。当然这是如来境界,不是我们当下可受持的。但不解佛威神无量,于佛大乘行法起分别我们当下即可断。以妄心分别即为见解,《圆觉经》言:“一切菩萨,见解为碍。”故欲学大乘法,当断解碍。正如经中所言,初心不观自性,初学佛时,菩提心尚未现前,此时不依己心唯依佛智,是为不观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