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的读音 四分律的意思

四分律 (四分律)四分律,佛教书。原为印度上座部佛教系统昙无德部(法藏部)所传戒律。后秦时佛陀耶舍、竺佛念共译。共六十卷。因分四部分,故名。中国佛教律宗据以立宗和宣教研习。中国佛教最具影响、流行最广的佛教戒律。列比丘戒二百五十条,比丘尼戒三百四十八条,从身(行动)、口(言论)、意(思想)三方面对出家僧、尼的修行及日常衣食坐卧及惩罚等规定详细的戒条。北魏后成为佛教律学讲传的主要内容。历代注释主要有唐法砺《四分律疏》、唐道宣《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唐怀素《四分律开宗记》、宋圆照《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等。
  • fēn

“四分律”的读音

拼音读音
[sì fēn lǜ]
汉字注音:
ㄙˋ ㄈㄣ ㄌㄩˋ
简繁字形:
是否常用:

“四分律”的意思

基本解释

辞典解释

四分律  sì fēn lǜ  ㄙˋ ㄈㄣ ㄌㄩˋ  

佛教典籍。后秦佛陀耶舍与竺佛念共译,六十卷,属印度佛教法藏部的律典。内容记载僧团戒律规范和制戒因缘,主要分成四部分,故称为「四分律」。唐代律宗所依据的基本律典,唐代以后并成为中国僧团共同奉行的律典。

网络解释

四分律 (四分律)

四分律,佛教书。原为印度上座部佛教系统昙无德部(法藏部)所传戒律。后秦时佛陀耶舍、竺佛念共译。共六十卷。因分四部分,故名。中国佛教律宗据以立宗和宣教研习。中国佛教最具影响、流行最广的佛教戒律。列比丘戒二百五十条,比丘尼戒三百四十八条,从身(行动)、口(言论)、意(思想)三方面对出家僧、尼的修行及日常衣食坐卧及惩罚等规定详细的戒条。北魏后成为佛教律学讲传的主要内容。历代注释主要有唐法砺《四分律疏》、唐道宣《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唐怀素《四分律开宗记》、宋圆照《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等。

“四分律”的单字解释

】:1.三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姓。3.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fēn]1.区划开:分开。划分。分野(划分的范围)。分界。分明。条分缕析。分解。2.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分发。分忧。分心劳神。3.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分会。分行(háng)。4.散,离:分裂。分离。分别。分崩离析。分门别类。5.辨别:区分。分析。6.区划而成的部分:二分之一。7.一半:人生百年,昼夜各分。春分。秋分。[fèn]1.名位、职责、权利的限度:分所当然。身分。分内。恰如其分。安分守己。2.构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质或因素:成分。天分(天资)。情分(情谊)。3.料想:“自分已死久矣”。4.同“”,属于一定的阶层、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知识分子。
】:1.法律;规则:定律。规律。纪律。2.我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乐音分为六律和六吕,合称十二律。3.旧诗的一种体裁:五律。七律。排律。参看〖律诗〗。4.约束:律己。律人。自律。5.姓。

“四分律”的相关词语

* 四分律的读音是:sì fēn lǜ,四分律的意思:四分律 (四分律)四分律,佛教书。原为印度上座部佛教系统昙无德部(法藏部)所传戒律。后秦时佛陀耶舍、竺佛念共译。共六十卷。因分四部分,故名。中国佛教律宗据以立宗和宣教研习。中国佛教最具影响、流行最广的佛教戒律。列比丘戒二百五十条,比丘尼戒三百四十八条,从身(行动)、口(言论)、意(思想)三方面对出家僧、尼的修行及日常衣食坐卧及惩罚等规定详细的戒条。北魏后成为佛教律学讲传的主要内容。历代注释主要有唐法砺《四分律疏》、唐道宣《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唐怀素《四分律开宗记》、宋圆照《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