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之誼的读音 地主之誼的意思

【解释】地主:当地的主人;谊:义务。住在本地的人对外地客人的招待义务。【出处】《左传·哀公十二年》:“子服景伯谓子财曰:‘夫诸侯之会,事既毕矣,侯伯致礼,地主归饩,以相辞也。’”【示例】晚生得蒙青目,一日~也不曾尽得,如何便要去?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近义词】东道之宜【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
  • zhǔ
  • zhī

“地主之誼”的读音

拼音读音
[dì zhǔ zhī yì]
汉字注音:
ㄉㄧˋ ㄓㄨˇ ㄓ ㄧˋ
简繁字形:
地主之谊
是否常用:

“地主之誼”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地主之谊 dìzhǔzhīyì

[do the duties of the host] 地主,当地的主人。“谊”通“义”。本地主人应尽的义务,指招待外地来客

晚生得蒙青目,一日地主之谊也不曾尽得,如何便要去。——《儒林外史》

辞典解释

地主之谊  dì zhǔ zhī yì   ㄉㄧˋ ㄓㄨˇ ㄓ ㄧˋ  

本地主人应尽的义务。指招待外地来的客人。
《儒林外史.第二二回》:「晚生得蒙青目,一日地主之谊也不曾尽得,如何便要去?」
《文明小史.第一回》:「况且他们来的是客,你我有地主之谊,书上还说送往迎来,这是一点不错的。」

网络解释

【解释】地主:当地的主人;谊:义务。住在本地的人对外地客人的招待义务。

【出处】《左传·哀公十二年》:“子服景伯谓子财曰:‘夫诸侯之会,事既毕矣,侯伯致礼,地主归饩,以相辞也。’”

【示例】晚生得蒙青目,一日~也不曾尽得,如何便要去?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

【近义词】东道之宜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

“地主之誼”的单字解释

】:[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10.底子:质地。[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1.权力或财物的所有者,家庭的首脑:主人。物主。失主(失掉财物的人)。当家作主。2.旧时臣子称君王,下级称上级,仆人称家主:君主。主上。3.对事物的意见或认为应当如何处理,决定:主张。主见。主意。主义。4.对事物有决定权力:民主。自主。主持。主宰。主权(一个国家的独立自主的权力)。5.最重要的,最基本的:主次。主要。主力。主将(jiàng)。6.预示:早霞主雨。7.旧时为死人立的牌位:木主。神主。8.基督教、伊斯兰教对所信仰的神或本教创始人的称呼。9.姓。
】: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同“”。

“地主之誼”的相关词语

* 地主之誼的读音是:dì zhǔ zhī yì,地主之誼的意思:【解释】地主:当地的主人;谊:义务。住在本地的人对外地客人的招待义务。【出处】《左传·哀公十二年》:“子服景伯谓子财曰:‘夫诸侯之会,事既毕矣,侯伯致礼,地主归饩,以相辞也。’”【示例】晚生得蒙青目,一日~也不曾尽得,如何便要去?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近义词】东道之宜【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