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风之报的读音 复风之报的意思

复风之报 fù fēng zhī bào 注音ㄈㄨˋ ㄈㄥ ㄓㄧ ㄅㄠˋ 相传 周武王 克 殷 二年,天下未定, 武王 疾, 周公 祷于三王,愿以身代,史纳其祝策于金縢之匮。 武王 死, 成王 即位,因 管 蔡 流言, 成王 怀疑 周公 。天以“大雷电以风,禾尽偃”示警, 成王 开匮见 周公 祝辞,知 周公 之忠贞,遂改悔,“天乃雨,反风,禾则尽起”,“岁则大熟”。事见《书·金縢》、《史记·鲁周公世家》。后以为悔过得善报之典。《汉书·刘向传》:“ 高宗 、 成王 亦有雊雉拔木之变,能思其故,故 高宗 有百年之福, 成王 有复风之报,神明之应,应若景向,世所同闻也。”
  • fēng
  • zhī
  • bào

“复风之报”的读音

拼音读音
[fù fēng zhī bào]
汉字注音:
ㄈㄨˋ ㄈㄥ ㄓ ㄅㄠˋ
简繁字形:
復風之報
是否常用:

“复风之报”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相传周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定,武王疾,周公祷于三王,愿以身代,史纳其祝策于金縢之匮。武王死,成王即位,因管蔡流言,成王怀疑周公。天以"大雷电以风,禾尽偃"示警,成王开匮见周公祝辞,知周公之忠贞,遂改悔,"天乃雨,反风,禾则尽起","岁则大熟"。事见《书.金縢》﹑《史记.鲁周公世家》。后以为悔过得善报之典。

网络解释

复风之报

fù fēng zhī bào
注音ㄈㄨˋ ㄈㄥ ㄓㄧ ㄅㄠˋ
相传 周武王 克 殷 二年,天下未定, 武王 疾, 周公 祷于三王,愿以身代,史纳其祝策于金縢之匮。 武王 死, 成王 即位,因 管 蔡 流言, 成王 怀疑 周公 。天以“大雷电以风,禾尽偃”示警, 成王 开匮见 周公 祝辞,知 周公 之忠贞,遂改悔,“天乃雨,反风,禾则尽起”,“岁则大熟”。事见《书·金縢》、《史记·鲁周公世家》。后以为悔过得善报之典。《汉书·刘向传》:“ 高宗 、 成王 亦有雊雉拔木之变,能思其故,故 高宗 有百年之福, 成王 有复风之报,神明之应,应若景向,世所同闻也。”

“复风之报”的单字解释

】:1.重复:复写。复制。2.繁复:复姓。复叶。复音词。3.转过去或转回来:反复。往复。翻来复去。4.回答;答复:复信。敬复。电复。5.姓。6.恢复:光复。收复。复原。复婚。7.报复:复仇。8.再;又:复发。复苏。死灰复燃。无以复加。一去不复返。
】:[fēng]1.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2.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3.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4.消息,传闻:风传(chuán)(传闻)。闻风而动。5.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6.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7.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8.姓。[fěng]古同“”,讽刺。
】: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1.传达;告诉:报告。报名。2.传达新闻、消息的文字或信号:报纸。捷报。电报。3.某些刊物:周报。学报。4.报答;报复:报恩。报仇。报应。

“复风之报”的相关词语

* 复风之报的读音是:fù fēng zhī bào,复风之报的意思:复风之报 fù fēng zhī bào 注音ㄈㄨˋ ㄈㄥ ㄓㄧ ㄅㄠˋ 相传 周武王 克 殷 二年,天下未定, 武王 疾, 周公 祷于三王,愿以身代,史纳其祝策于金縢之匮。 武王 死, 成王 即位,因 管 蔡 流言, 成王 怀疑 周公 。天以“大雷电以风,禾尽偃”示警, 成王 开匮见 周公 祝辞,知 周公 之忠贞,遂改悔,“天乃雨,反风,禾则尽起”,“岁则大熟”。事见《书·金縢》、《史记·鲁周公世家》。后以为悔过得善报之典。《汉书·刘向传》:“ 高宗 、 成王 亦有雊雉拔木之变,能思其故,故 高宗 有百年之福, 成王 有复风之报,神明之应,应若景向,世所同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