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楚的读音 夏楚的意思

夏楚 夏楚:汉语词语 夏楚:《校园保安队》中人物 夏楚:民族名称 夏楚 (汉语词语)教鞭 jiǎchǔ 夏,读jiǎ,同“槚”。楚,荆条。《礼记学记》中有“夏楚二物,收其威也。”的句子,“夏楚”就是教师使用的教鞭,是用来警惕鞭策学生,收到整肃威仪的效果的。后泛指体罚学童的工具。 多用于对未成年者。 儿怠,则少加夏楚(打。),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 ——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
  • jiǎ
  • chǔ

“夏楚”的读音

拼音读音
[jiǎ chǔ]
汉字注音:
ㄐㄧㄚˇ ㄔㄨˇ
简繁字形:
是否常用:

“夏楚”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1.古代学校两种体罚越礼犯规者的用具。后亦泛指体罚学童的工具。 2.泛指用棍棒等进行体罚。多用于对未成年者。

辞典解释

夏楚  jiǎ chǔ   ㄐㄧㄚˇ ㄔㄨˇ  

古代学校中施行体罚的器具。
《礼记.学记》:「夏楚二物,收其威也。」
汉.郑玄.注:「夏,槄也;楚,荆也。二者所以扑挞犯礼者。」

鞭打、体罚。
《聊斋志异.卷二.张诚》:「午前不知何往,业夏楚之。」

网络解释

夏楚

夏楚:汉语词语
夏楚:《校园保安队》中人物
夏楚:民族名称

夏楚 (汉语词语)

教鞭
jiǎchǔ
夏,读jiǎ,同“槚”。楚,荆条。《礼记学记》中有“夏楚二物,收其威也。”的句子,“夏楚”就是教师使用的教鞭,是用来警惕鞭策学生,收到整肃威仪的效果的。后泛指体罚学童的工具。 多用于对未成年者。
儿怠,则少加夏楚(打。),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 ——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

“夏楚”的单字解释

】:1.夏季,一年的第二季,大体是农历四月至六月。2.指中国:华夏。3.朝代名。1.(约前2070—约前1600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相传为夏后氏部落联盟首领禹所建立。曾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阳翟(今河南禹县)等地。传到桀,为商汤所灭。2.十六国之一(407—431)。匈奴族赫连勃勃建立。建都统万城(今陕西靖边东北)。为吐谷浑所灭。3.(1032—1227)。北宋时党项族李元昊(hào)在中国西北地区建立。建都兴庆(今宁夏银川),史称西夏。为蒙古所灭。
】:1.古书上指牡荆。落叶灌木。开青色或紫色的穗状小花,鲜叶供药用。2.痛苦:苦楚。3.清晰;整齐:清楚。衣冠楚楚。4.周朝国名(?—前223)战国七雄之一。在今湖南、湖北一带。为秦所灭。5.朝代名。十国之一(907—951)。马殷建立。建都长沙,后为南唐所灭。

“夏楚”的相关词语

* 夏楚的读音是:jiǎ chǔ,夏楚的意思:夏楚 夏楚:汉语词语 夏楚:《校园保安队》中人物 夏楚:民族名称 夏楚 (汉语词语)教鞭 jiǎchǔ 夏,读jiǎ,同“槚”。楚,荆条。《礼记学记》中有“夏楚二物,收其威也。”的句子,“夏楚”就是教师使用的教鞭,是用来警惕鞭策学生,收到整肃威仪的效果的。后泛指体罚学童的工具。 多用于对未成年者。 儿怠,则少加夏楚(打。),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 ——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