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一統志的读音 大清一統志的意思

辞典解释大清一统志  dà qīng yī tǒng zhì     书名。清代官修的全国性地方总志,五百六十卷,清道光年间,最后一次重修完成。其编纂体例,先分省编排,各省再分列图、表,继之以总叙,次以府、直隶厅、州分卷。然后分疆域、分野、建置沿革、属县、城池、户口、田赋、山川、古迹、关隘、人物、土产等目叙述。
  • qīng
  • tǒng
  • zhì

“大清一統志”的读音

拼音读音
[dà qīng yī tǒng zhì]
汉字注音:
ㄉㄚˋ ㄑㄧㄥ ㄧ ㄊㄨㄥˇ ㄓˋ
简繁字形:
大清一统志
是否常用:

“大清一統志”的意思

基本解释

辞典解释

大清一统志  dà qīng yī tǒng zhì  ㄉㄚˋ ㄑㄧㄥ ㄧ ㄊㄨㄥˇ ㄓˋ  

书名。清代官修的全国性地方总志,五百六十卷,清道光年间,最后一次重修完成。其编纂体例,先分省编排,各省再分列图、表,继之以总叙,次以府、直隶厅、州分卷。然后分疆域、分野、建置沿革、属县、城池、户口、田赋、山川、古迹、关隘、人物、土产等目叙述。

网络解释

“大清一統志”的单字解释

】:[dà]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5.年长,排行第一:老大。6.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7.时间更远: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dài]1.〔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tài]1.古同“”。2.古同“”。
】:1.洁净;清澄。与“浊”相对:清波。2.清楚;明白:分清敌我。说清道理。3.查点:清仓。4.寂静:清幽。5.尽;完;一点不留:清除。6.不贪污:清廉。7.朝代名(1644—1911)。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女真族努尔哈赤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后金政权。1636年其子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明亡,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入关,定都北京,逐步统一全国。1911年(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年来的君主制度。
】: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同“”。
】:1.志向;志愿:立志。得志。志同道合。2.志气;意志:人穷志不短。3.姓。4.称轻重;量长短、多少:用秤志志。拿碗志一志。5.记:志喜。志哀。永志不忘。6.文字记录:杂志。县志。《三国志》。7.记号:标志。

“大清一統志”的相关词语

* 大清一統志的读音是:dà qīng yī tǒng zhì,大清一統志的意思:辞典解释大清一统志  dà qīng yī tǒng zhì     书名。清代官修的全国性地方总志,五百六十卷,清道光年间,最后一次重修完成。其编纂体例,先分省编排,各省再分列图、表,继之以总叙,次以府、直隶厅、州分卷。然后分疆域、分野、建置沿革、属县、城池、户口、田赋、山川、古迹、关隘、人物、土产等目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