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徽院的读音 宣徽院的意思

宣徽院 官署名。唐后期设置,有南、北二院,以宦官充宣徽使与副使,无固定职掌。五代及北宋沿置,南院使与北院使改用检校官充任,或兼领节度及两使留后,如阙,以枢密副使一人兼领二使,亦有兼枢密副使、签书枢密院事者。南院资望优于北院。但事皆通掌,只用南院印,二使共院而分设办公厅。掌总领内诸司及三班内侍之籍,郊祀、朝会、宴享供帐之仪,一切内外供奉、都检视其名物。元丰改制废,以其职事分属有关省、寺。虽仍保留宣徽使名号,但无实职,仅以尊礼重臣。
  • xuān
  • huī
  • yuàn

“宣徽院”的读音

拼音读音
[xuān huī yuàn]
汉字注音:
ㄒㄨㄢ ㄏㄨㄟ ㄩㄢˋ
简繁字形:
是否常用:

“宣徽院”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官署名。唐肃宗以后设宣徽南北院使,以宦官担任,总领宫中诸司及三班内侍的名籍和郊祀朝会宴飨供帐等事宜。后宦官势力渐大,位职亦尊。五代和宋以大臣充当,常以枢密院官兼任。宋南渡后废。辽﹑金﹑元亦置。明初改并其职掌于光禄寺。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二》﹑《续文献通考.职官六》。

网络解释

宣徽院

官署名。唐后期设置,有南、北二院,以宦官充宣徽使与副使,无固定职掌。五代及北宋沿置,南院使与北院使改用检校官充任,或兼领节度及两使留后,如阙,以枢密副使一人兼领二使,亦有兼枢密副使、签书枢密院事者。南院资望优于北院。但事皆通掌,只用南院印,二使共院而分设办公厅。掌总领内诸司及三班内侍之籍,郊祀、朝会、宴享供帐之仪,一切内外供奉、都检视其名物。元丰改制废,以其职事分属有关省、寺。虽仍保留宣徽使名号,但无实职,仅以尊礼重臣。

“宣徽院”的单字解释

】:1.公开说出来;传播、散布出去:宣传。宣布。宣誓。心照不宣。2.宣召。3.疏导:宣泄。4.(Xuān)指安徽宣城,云南宣威:宣笔。宣腿。5.指宣纸:玉版宣(色白质坚的宣纸)。虎皮宣(有浅色斑纹的红、黄、绿等色的宣纸)。6.姓。
】:1.表示某个集体的标志;符号:国徽。团徽。校徽。徽章。2.美好的:徽号。3.指徽州(旧府名,府治在今安徽歙县):徽墨。徽商。
】:1.(院儿)院子:场院。四合院儿。院里种了许多花。2.某些机关和公共场所的名称:法院。国务院。科学院。博物院。电影院。3.指学院:高等院校。4.指医院:住院。出院。5.(Yuàn)姓。

“宣徽院”的相关词语

* 宣徽院的读音是:xuān huī yuàn,宣徽院的意思:宣徽院 官署名。唐后期设置,有南、北二院,以宦官充宣徽使与副使,无固定职掌。五代及北宋沿置,南院使与北院使改用检校官充任,或兼领节度及两使留后,如阙,以枢密副使一人兼领二使,亦有兼枢密副使、签书枢密院事者。南院资望优于北院。但事皆通掌,只用南院印,二使共院而分设办公厅。掌总领内诸司及三班内侍之籍,郊祀、朝会、宴享供帐之仪,一切内外供奉、都检视其名物。元丰改制废,以其职事分属有关省、寺。虽仍保留宣徽使名号,但无实职,仅以尊礼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