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准的读音 平准的意思

平准 平准是指中国封建王朝通过贵卖贱买以求稳定物价的措施。为汉代桑弘羊首创。武帝元封元年 (公元前110年) 置平准官于京师(长安) 。太初元年 (公元前104年) 大农令改称大司农,扩大了机构,在其下设平准令丞,专司其事。
  • píng
  • zhǔn

“平准”的读音

拼音读音
[píng zhǔn]
汉字注音:
ㄆㄧㄥˊ ㄓㄨㄣˇ
简繁字形:
平準
是否常用:

“平准”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1.古代官府平抑物价的措施。 2.汉承秦制﹐大司农属官有平准令丞﹐掌管平准之事。参阅《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通志.职官四》。 3.平稳;公平;平衡。 4.清末译经济学为平准学。

辞典解释

平准  píng zhǔn  ㄆㄧㄥˊ ㄓㄨㄣˇ  

平稳物价,使其合于一定的标准。
《史记.卷三○.平准书》:「大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踊。故抑天下物,名曰:『平准』。」

职官名。汉武帝时设置掌管物价平准事宜的官员。
《史记.卷三○.平准书》:「置平准于京师,都受天下委输。」
《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景帝后元年更名大农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司农。属官有太仓、均输、平准、都内、籍田五令丞,斡官、铁市两长丞。」

网络解释

平准

平准是指中国封建王朝通过贵卖贱买以求稳定物价的措施。为汉代桑弘羊首创。武帝元封元年 (公元前110年) 置平准官于京师(长安) 。太初元年 (公元前104年) 大农令改称大司农,扩大了机构,在其下设平准令丞,专司其事。

“平准”的单字解释

】:1.表面没有高低凹凸,不倾斜:平坦。马路很平。把纸铺平了。2.使平:平了三亩地。把沟平了种庄稼。3.两相比较没有高低、先后;不相上下:平辈。平列。平局。平起平坐。这场球赛双方打平了。4.达到相同的高度:平槽。平了世界记录。5.平均;公平:平分。持平之论。6.安定:风平浪静。心平气和。7.用武力镇压;平定:平叛。平乱。8.抑止(怒气):你先把气平下去再说。9.经常的;普通的:平时。平淡。10.姓。
】:1.准许:批准。不准迟到或早退。2.标准:准绳。水准。准则。以此为准。3.依据;依照:准此办理。4.准确:瞄准。钟走得不准。他投球很准。5.一定:我明天准去。他不准能来。任务准能完成。6.前缀,表示程度上虽不完全够,但可以作为某类事物看待的:准将。准平原。7.姓。

“平准”的相关词语

* 平准的读音是:píng zhǔn,平准的意思:平准 平准是指中国封建王朝通过贵卖贱买以求稳定物价的措施。为汉代桑弘羊首创。武帝元封元年 (公元前110年) 置平准官于京师(长安) 。太初元年 (公元前104年) 大农令改称大司农,扩大了机构,在其下设平准令丞,专司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