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之役的读音 惠州之役的意思

辞典解释惠州之役  huì zhōu zhī yì     清光绪二十六年(西元1900)​,北方发生义和团事件,国父命郑士良在广东惠州举义。起义军在惠州一带转战二旬,连战皆捷,据有数县,却因弹药不济而功败垂成。这是国父十一次革命中的第二次起义。
  • huì
  • zhōu
  • zhī

“惠州之役”的读音

拼音读音
[huì zhōu zhī yì]
汉字注音:
ㄏㄨㄟˋ ㄓㄡ ㄓ ㄧˋ
简繁字形:
是否常用:

“惠州之役”的意思

基本解释

辞典解释

惠州之役  huì zhōu zhī yì  ㄏㄨㄟˋ ㄓㄡ ㄓ ㄧˋ  

清光绪二十六年(西元1900)​,北方发生义和团事件,国父命郑士良在广东惠州举义。起义军在惠州一带转战二旬,连战皆捷,据有数县,却因弹药不济而功败垂成。这是国父十一次革命中的第二次起义。

网络解释

“惠州之役”的单字解释

】:1.给予的或受到的好处;恩惠:小恩小惠。施惠于人。受惠无穷。2.给人好处:平等互惠。3.敬辞,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动:惠临。惠顾。惠存。4.又同“”。
】:1.旧时行政区划单位。现在有的地方还保留这样的名称,如杭州、苏州。2.指少数民族的自治州。在省或自治区之下,县之上。
】: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1.需要为官方出劳力的事:劳役。徭役。2.强迫驱使;使唤:奴役。役使。3.旧指供使唤的人:仆役。4.战役:平型关之役。5.兵役:现役。

“惠州之役”的相关词语

* 惠州之役的读音是:huì zhōu zhī yì,惠州之役的意思:辞典解释惠州之役  huì zhōu zhī yì     清光绪二十六年(西元1900)​,北方发生义和团事件,国父命郑士良在广东惠州举义。起义军在惠州一带转战二旬,连战皆捷,据有数县,却因弹药不济而功败垂成。这是国父十一次革命中的第二次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