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之志的读音 東山之志的意思

【解释】指隐居的念头。【出处】《晋书·谢安传》:“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示例】时与风流儒雅之士,置酒高会,吟咏先王遗风,翛然有~。 ◎唐·王维《与工部李侍郎书》
  • dōng
  • shān
  • zhī
  • zhì

“東山之志”的读音

拼音读音
[dōng shān zhī zhì]
汉字注音:
ㄉㄨㄥ ㄕㄢ ㄓ ㄓˋ
简繁字形:
东山之志
是否常用:

“東山之志”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指隐居的念头。

辞典解释

东山之志  dōng shān zhī zhì  ㄉㄨㄥ ㄕㄢ ㄓ ㄓˋ  

晋谢安曾隐居东山不仕。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后用以指隐居不仕的志愿。
宋.陆游〈贺吕知府启〉:「虽北阙之书,至于屡上,然东山之志,宁许遽从。」

网络解释

【解释】指隐居的念头。

【出处】《晋书·谢安传》:“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

【示例】时与风流儒雅之士,置酒高会,吟咏先王遗风,翛然有~。 ◎唐·王维《与工部李侍郎书》

“東山之志”的单字解释

】:1.方位名。日出的一方。與“西”相對。《書經•禹貢》:“南至于華陰,東至于底柱。”2.主人。由於古時主位在東,客位在西,所以稱主人為“東”:“房東”﹑“店東”。唐•杜甫《偪仄行贈畢曜詩》:“東家蹇驢許借我,泥滑不敢騎朝天。”3.請客出錢的人:“今天我作東,請大家吃飯。”4.姓。如元代有東良會。
】:1.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高山。山顶。2.像山的东西:冰山。3.蚕蔟:蚕上山了。4.山墙:房山。
】: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1.志向;志愿:立志。得志。志同道合。2.志气;意志:人穷志不短。3.姓。4.称轻重;量长短、多少:用秤志志。拿碗志一志。5.记:志喜。志哀。永志不忘。6.文字记录:杂志。县志。《三国志》。7.记号:标志。

“東山之志”的相关词语

* 東山之志的读音是:dōng shān zhī zhì,東山之志的意思:【解释】指隐居的念头。【出处】《晋书·谢安传》:“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示例】时与风流儒雅之士,置酒高会,吟咏先王遗风,翛然有~。 ◎唐·王维《与工部李侍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