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蕩的读音 疏蕩的意思

疏荡 疏荡,亦作“疎宕”。亦作“疎荡”。 1.放达不羁。《北史·薛憕传》 :“ 憕 早丧父,家贫,躬耕以养祖母,有暇则览文籍,疏宕不拘,时人未之奇也。” 宋 叶适《通直郎致仕总干黄公行状》 :“是翁奋立寒苦,为乡先生,天质疎宕,不避就向背,教子必自达于义。”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徐伯龄》 :“性颖敏,每书一目终身,但疎荡不拘小节,对客每跣足蓬头。”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丁签·刘寓生》 :“同年 刘奇进 ,在同馆中最年少,疏宕有美质。”
  • shū
  • dàng

“疏蕩”的读音

拼音读音
[shū dàng]
汉字注音:
ㄕㄨ ㄉㄤˋ
简繁字形:
疏荡
是否常用:

“疏蕩”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1.亦作"疏荡"。 2.见"疏宕"。

网络解释

疏荡

疏荡,亦作“疎宕”。亦作“疎荡”。 1.放达不羁。《北史·薛憕传》 :“ 憕 早丧父,家贫,躬耕以养祖母,有暇则览文籍,疏宕不拘,时人未之奇也。” 宋 叶适《通直郎致仕总干黄公行状》 :“是翁奋立寒苦,为乡先生,天质疎宕,不避就向背,教子必自达于义。”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徐伯龄》 :“性颖敏,每书一目终身,但疎荡不拘小节,对客每跣足蓬头。”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丁签·刘寓生》 :“同年 刘奇进 ,在同馆中最年少,疏宕有美质。”

“疏蕩”的单字解释

】:1.清除阻塞使通畅;疏通:疏导。疏浚。2.事物之间距离远;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大(跟“密”相对):疏林。疏星。3.关系远;不亲近:疏远。亲疏。4.不熟悉;不熟练:生疏。荒疏。5.疏忽:疏于防范。6.空虚:志大才疏。7.分散;使从密变稀:疏散。仗义疏财。8.姓。9.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条陈:上疏。奏疏。10.古书的比“注”更详细的注解;“注”的注:《十三经注疏》。
】:同“”。

“疏蕩”的相关词语

* 疏蕩的读音是:shū dàng,疏蕩的意思:疏荡 疏荡,亦作“疎宕”。亦作“疎荡”。 1.放达不羁。《北史·薛憕传》 :“ 憕 早丧父,家贫,躬耕以养祖母,有暇则览文籍,疏宕不拘,时人未之奇也。” 宋 叶适《通直郎致仕总干黄公行状》 :“是翁奋立寒苦,为乡先生,天质疎宕,不避就向背,教子必自达于义。”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徐伯龄》 :“性颖敏,每书一目终身,但疎荡不拘小节,对客每跣足蓬头。”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丁签·刘寓生》 :“同年 刘奇进 ,在同馆中最年少,疏宕有美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