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徵的读音 發徵的意思

发征 发令征收或征求。
  • zhēng

“發徵”的读音

拼音读音
[fā zhēng]
汉字注音:
简繁字形:
发征
是否常用:

“發徵”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发令征收或征求。

网络解释

发征

发令征收或征求。

“發徵”的单字解释

】:1.放射:“彈無虛發”、“百發百中”。2.生長、產生:“發芽”。唐•王維《相思詩》:“紅豆生南國,秋來發故枝。”3.開始、啟動:“發動”、“先發制人”、“一觸即發”。4.興起:“發跡”。《孟子•告子下》:“舜發於畎畝之中。”5.起程:“出發”。宋•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詞》:“留戀處,蘭舟催發。”《聊齋志異•卷一•青鳳》:“一家皆移什物赴新居,而妾留守,明日即發。”6.啟發:“振聾發聵”。《論語•述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7.現露。《禮記•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戰國策•魏策四》:“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8.送出、付出:“發放”、“發錢”、“散發傳單”。9.量詞:(1)計算槍、炮、子彈等數量的單位:“手槍裡還剩下四發子彈。”(2)計算槍、炮、子彈等發射數量的單位:“射炮十二發”
】:[zhǐ]古代五音之一。用來表示音調高低的詞。相當於西樂音階中的sol(即简谱“5”)。《周禮•春官•大師》:“皆文之以五聲:宮、商、角、徵、羽。”元•關漢卿《單刀會•第四折》:“五音者,宮、商、角、徵、羽。”[zhēng]1.“征”的繁体字。2.召集:“徵兵”。《史記•卷一•五帝本紀》:“於是黃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3.責問、詢問:“徵詢意見”。《左傳•僖公四年》:“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九上•滇遊日記十》:“即徵其地名,據云:為鳳田總府莊。”4.驗證、證明。《論語•八佾》:“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5.公開尋求、招請:“徵婚”、“徵文”、“誠徵女工”。6.課取、收取:“徵稅”。《周禮•地官•閭師》:“以歲時徵野之貢賦。”《左傳•昭公二十年》:“布常無藝,徵斂無度。”7.預兆、跡象:“吉徵”﹑“凶徵”。《史記•卷四•周本紀》:“夫國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國之徵也。”8.姓。如三國時吳國有徵崇。

“發徵”的相关词语

* 發徵的读音是:fā zhēng,發徵的意思:发征 发令征收或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