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書紀年的读音 竹書紀年的意思

辞典解释竹书纪年  zhú shū jì nián     书名。晋太康二年,汲县人发掘魏安厘王冢,而得竹简小篆古书,共十余万言。武帝交付秘书校缀次第,寻考指归。记自夏以来,至魏安厘王二十年之事,为魏国的史书。因书写在竹简上,故称为「竹书」;为编年之体,遂称为「纪年」。唐、宋、明时已有佚亡,今传沈约注的二卷本,出于范钦的天一阁,为依托的伪作,王国维有《竹书纪年辑校》一卷,又撰《今本竹书纪年疏证》二卷。 简称为「竹书」。英语 Bamboo Annals, early chronicle of Chinese ancient history, written c. 300 BC德语 Bambusannalen
  • zhú
  • shū
  • nián

“竹書紀年”的读音

拼音读音
[zhú shū jì nián]
汉字注音:
ㄓㄨˊ ㄕㄨ ㄐㄧˋ ㄋㄧㄢˊ
简繁字形:
竹书纪年
是否常用:

“竹書紀年”的意思

基本解释

辞典解释

竹书纪年  zhú shū jì nián  ㄓㄨˊ ㄕㄨ ㄐㄧˋ ㄋㄧㄢˊ  

书名。晋太康二年,汲县人发掘魏安厘王冢,而得竹简小篆古书,共十余万言。武帝交付秘书校缀次第,寻考指归。记自夏以来,至魏安厘王二十年之事,为魏国的史书。因书写在竹简上,故称为「竹书」;为编年之体,遂称为「纪年」。唐、宋、明时已有佚亡,今传沈约注的二卷本,出于范钦的天一阁,为依托的伪作,王国维有《竹书纪年辑校》一卷,又撰《今本竹书纪年疏证》二卷。
简称为「竹书」。

英语 Bamboo Annals, early chronicle of Chinese ancient history, written c. 300 BC

德语 Bambusannalen

网络解释

“竹書紀年”的单字解释

】:竹子,多年生常绿植物。茎圆柱形,有节,中空,可供建筑用,又可做造纸原料。嫩芽即竹笋,可食。
】:1.“书”的繁体字。2.有文字或圖畫的冊子:“教科書”﹑“圖畫書”﹑“百科全書”。3.信件:“家書”﹑“情書”。唐•杜甫《石壕吏詩》:“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4.文件:“證書”﹑“說明書”﹑“申請書”。《儒林外史•第十九回》:“卻因講親的時節,不曾寫個婚書,沒有憑據。”5.字體:“草書”﹑“楷書”﹑“隸書”。《隋書•卷六十八•閻毗傳》:“能篆書,工草隸。尤善畫,為當時之妙。”6.見“六書”。7.姓。如清代有書綸。8.寫:“請以中文書寫。”、“大書凌煙閣三字。”9.記載。《周禮•地官•黨正》:“正歲屬民讀法,而書其德行道藝。”
】:1.絲縷的頭緒。2.引申為事物的端緒。3.別理散絲的頭緒。引申為治理,綜理。4.綱領;法度。5.指能起綱紀作用的人。6.法則;准則。7.紀律。8.終極。9.僕人。10.歲、月、日、星辰、曆數,皆稱“紀”。11.日月相會。12.年歲。13.同“”。記載;記錄。14.同“”。15.紀年的單位,若干年數循環一次為一紀:十二年為一紀。16.紀年的單位,若干年數循環一次為一紀:一千五百年為一紀。17.紀年的單位,若干年數循環一次為一紀:一世。18.古代曆法名詞。我國漢初所傳的六種古代曆法以十九年為章,章置七閏月;四章為蔀;二十蔀為紀;三紀為元。19.地質學名詞。次於“代”一級的地質年代單位。一個代包括幾個紀,如古代包括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二疊紀。在紀的時間內形成的地層叫“系”,如寒武系、奧陶系等。20.我國史書的一種體裁。專記帝王的事跡及有關大事。21.古國名。
】:1.时间的单位,公历1年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平年365日,闰年366日,每4年有1个闰年:今年。去年。2.用于计算年数:三年五载。在广州住了两年。3.每年的:年会。年鉴。年产量。4.岁数:年纪。年龄。忘年交。益寿延年。5.一生中按年龄划分的阶段:童年。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6.时期;时代:近年。明朝末年。7.一年中庄稼的收成:年成。年景。丰年。歉年。8.年节:新年。过年。给大家拜年。9.有关年节的(用品):年糕。年货。年画。10.姓。

“竹書紀年”的相关词语

* 竹書紀年的读音是:zhú shū jì nián,竹書紀年的意思:辞典解释竹书纪年  zhú shū jì nián     书名。晋太康二年,汲县人发掘魏安厘王冢,而得竹简小篆古书,共十余万言。武帝交付秘书校缀次第,寻考指归。记自夏以来,至魏安厘王二十年之事,为魏国的史书。因书写在竹简上,故称为「竹书」;为编年之体,遂称为「纪年」。唐、宋、明时已有佚亡,今传沈约注的二卷本,出于范钦的天一阁,为依托的伪作,王国维有《竹书纪年辑校》一卷,又撰《今本竹书纪年疏证》二卷。 简称为「竹书」。英语 Bamboo Annals, early chronicle of Chinese ancient history, written c. 300 BC德语 Bambusannal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