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山文化的读音 紅山文化的意思

辞典解释红山文化  hóng shān wén huà     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原始文化。因在内蒙古赤峰市郊区红山后发现,故称为「红山文化」。分布范围辽阔,东起辽河流域,西至燕山南北的广大地区。主要特征是红地黑彩陶器和压印的字纹陶器,并有多种石制农具和细石器工具。 德语 Hongshan-Kultur (Gesch)​
  • hóng
  • shān
  • wén
  • huà

“紅山文化”的读音

拼音读音
[hóng shān wén huà]
汉字注音:
ㄏㄨㄥˊ ㄕㄢ ㄨㄣˊ ㄏㄨㄚˋ
简繁字形:
红山文化
是否常用:

“紅山文化”的意思

基本解释

辞典解释

红山文化  hóng shān wén huà  ㄏㄨㄥˊ ㄕㄢ ㄨㄣˊ ㄏㄨㄚˋ  

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原始文化。因在内蒙古赤峰市郊区红山后发现,故称为「红山文化」。分布范围辽阔,东起辽河流域,西至燕山南北的广大地区。主要特征是红地黑彩陶器和压印的字纹陶器,并有多种石制农具和细石器工具。

德语 Hongshan-Kultur (Gesch)​

网络解释

“紅山文化”的单字解释

】:[hóng]1.顏色的名稱。古代指淺紅色。2.多指赤色。3.泛指各種紅色。4.呈現紅色;變紅。5.借指紅色的花。6.借指紅色的布帛之類。7.指用紅色布帛或紅紙包着的禮物。8.血的婉辭。9.喜慶的事。參見“紅白”。10.象徵革命、進步。11.指得寵、出名、走運或事業興旺等。12.紅利的省稱。13.草名。參見“紅草”。14.姓。[gōng]1.同“”。指紡織、縫紉等手工勞動。參見“紅女”。2.同“”。古代喪服名。大功服喪十五日,小功服喪十四日。
】:1.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高山。山顶。2.像山的东西:冰山。3.蚕蔟:蚕上山了。4.山墙:房山。
】:1.字;语言的书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议论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军事的。与“武”相对:文职。文武双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旧指礼节、仪式等:繁文缛节。8.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文身。文双颊。10.文饰;掩饰:文过饰非。11.⑪量词。用于旧时的铜钱:一文不值。
】:[huà]1.变化;使变化:化脓。化名。化装。顽固不化。泥古不化。化整为零。化悲痛为力量。2.感化:教化。潜移默化。3.熔化;融化;溶化:化冻。化铁炉。太阳一出来,冰雪都化了。糖放到水里就化了。4.消化;消除:化食。化痰止咳。食古不化。5.烧化:焚化。火化。6.(僧道)死:坐化。羽化。7.指化学:理化。化工。化肥。8.后缀。加在名词或形容词之后构成动词,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绿化。美化。恶化。电气化。机械化。水利化。9.姓。10.(僧道)向人求布施:募化。化缘。化斋。化了些米面来。[huā]同“花2”。

“紅山文化”的相关词语

* 紅山文化的读音是:hóng shān wén huà,紅山文化的意思:辞典解释红山文化  hóng shān wén huà     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原始文化。因在内蒙古赤峰市郊区红山后发现,故称为「红山文化」。分布范围辽阔,东起辽河流域,西至燕山南北的广大地区。主要特征是红地黑彩陶器和压印的字纹陶器,并有多种石制农具和细石器工具。 德语 Hongshan-Kultur (Ges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