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簷兒當不的胡帽的读音 耳簷兒當不的胡帽的意思

辞典解释耳簷儿当不的胡帽  ěr yánr dàng bu de hú mào (变)​ěr yár dàng bu de hú mào  ㄦˇ ㄧㄢˊㄦ ㄉㄤˋ ˙ㄅㄨ ˙ㄉㄜ ㄏㄨˊ ㄇㄠˋ(变)​ㄦˇ ㄧㄚˊㄦ ㄉㄤˋ ˙ㄅㄨ ˙ㄉㄜ ㄏㄨˊ ㄇㄠˋ   耳簷,天冷时御寒所戴的耳套。胡帽,毡帽。比喻小东西派不上大用场。 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二折》:「巧言不如直道,买马也索籴料,耳簷儿当不的胡帽,墙底下不是那避雨处。」
  • ěr
  • yánr
  • dàng
  • bu
  • de
  • mào

“耳簷兒當不的胡帽”的读音

拼音读音
[ěr yánr dàng bu de hú mào (變)​ěr yár dàng bu de hú mào]
汉字注音:
ㄦˇ ㄧㄢˊㄦ ㄉㄤˋ ˙ㄅㄨ ˙ㄉㄜ ㄏㄨˊ ㄇㄠˋ(變)​ㄦˇ ㄧㄚˊㄦ ㄉㄤˋ ˙ㄅㄨ ˙ㄉㄜ ㄏㄨˊ ㄇㄠˋ
简繁字形:
耳簷儿当不的胡帽
是否常用:

“耳簷兒當不的胡帽”的意思

基本解释

辞典解释

耳簷儿当不的胡帽  ěr yánr dàng bu de hú mào (变)​ěr yár dàng bu de hú mào  ㄦˇ ㄧㄢˊㄦ ㄉㄤˋ ˙ㄅㄨ ˙ㄉㄜ ㄏㄨˊ ㄇㄠˋ(变)​ㄦˇ ㄧㄚˊㄦ ㄉㄤˋ ˙ㄅㄨ ˙ㄉㄜ ㄏㄨˊ ㄇㄠˋ  

耳簷,天冷时御寒所戴的耳套。胡帽,毡帽。比喻小东西派不上大用场。
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二折》:「巧言不如直道,买马也索籴料,耳簷儿当不的胡帽,墙底下不是那避雨处。」

网络解释

“耳簷兒當不的胡帽”的单字解释

】:1.耳朵:耳聋眼花。耳闻目睹。2.形状像耳朵的东西:木耳。银耳。3.位置在两旁的:耳房。耳门。4.姓。5.而已;罢了:想当然耳。技止此耳。
】:同“”。
】:1.嬰孩。2.特指男孩。3.兒女對父母的自稱。4.南北朝時有對兄亦自稱“兒”者。5.父母對兒女的稱呼。6.古代年輕女子的自稱。7.對年少男子的稱呼。8.對情人的昵稱。猶言心肝。9.輕蔑之詞,猶言小子。10.人。11.雄性。12.詞尾。名詞詞尾。13.詞尾。動詞詞尾。14.詞尾。形容詞詞尾。15.詞尾。量詞詞尾。
】:[dāng]1.擔任:“當記者”、“當教員”。2.主管、管理:“當家”、“當位”、“當權”、“當政”。3.承受:“不敢當”、“敢做敢當”、“當之無愧”。4.適合、相稱:“門當戶對”、“旗鼓相當”。5.對著、向著:“當面談話”、“當機立斷”、“首當其衝”、“當著眾人把話說清楚!”6.值、正值:“當班”。《孟子•滕文公上》:“當堯之時,天下猶未平。”《禮記•曲禮上》:“當食不歎。”7.當作、作為:“安步當車”、“寒夜客來茶當酒”。8.判決、判處。《史記•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傳》:“乃劾魏其矯先帝詔,罪當棄市。”9.彼、那。指在事情發生的時間內:“當年”、“當時”、“當天”。10.應該:“當仁不讓”、“當省則省,當用則用。”《史記•卷八十七•李斯傳》:“安得亡國之言!此非人臣所當議也!”11.形容撞擊金屬器物的聲音:“當!當!當!遠處傳來教堂的鐘聲。”12.頂端。如瓜蒂稱為“瓜當”,屋簷頂端的蓋瓦頭稱為“瓦當”。[dàng]1.合宜:“恰當”、“適當”、“妥當”、“若有不當之處,請多指教。”《禮記•樂記》:“夫古者天地順而四時當,民有德而五穀昌。”2.同一:“當日”、“當年”。3.用物品向當鋪抵押借錢:“典當”、“質當”。《儒林外史•第三十六回》:“拿幾件衣服當了。”4.視、認為:“你當我是傻子?”、“不該錯將好人當壞人!”5.成績不及格。或以為來源是借用橋牌術語“down”:“這一科我準被當!”6.圈套、詭計:“害人的勾當”。《紅樓夢•第九十二回》:“我一時失腳,上了他的當。”7.抵押在當鋪的物品:“贖當”。[dǎng]1.以為、認為:“我當他是好人。”《文明小史•第二十九回》:“西村裡的事,你足足賺了五十吊,王鐵匠的過手,你當我不知道嗎?”2.匹敵、抵抗。同“”:“銳不可當”、“螳臂當車”。《史記•卷八十一•廉頗藺相如傳》:“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唐•王維《老將行》:“一身轉戰三千里,一劍曾當百萬師。”3.偏袒。同“”。《莊子•天下》:“公而不當,易而無私。”
】:[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de]1.用在定语的后面。a)定语和中心词之间是一般的修饰关系:铁的纪律。幸福的生活。b)定语和中心词之间是领属关系:我的母亲。无产阶级的党。大楼的出口。c)定语是人名或人称代词,中心词是表示职务或身份的名词,意思是这个人担任这个职务或取得这个身份:今天开会是你的主席。谁的介绍人?d)定语是指人的名词或人称代词,中心词和前边的动词合起来表示一种动作,意思是这个人是所说的动作的受事:开他的玩笑。找我的麻烦。2.用来构成没有中心词的“的”字结构。a)代替上文所说的人或物:这是我的,那才是你的。菊花开了,有红的,有黄的。b)指某一种人或物:男的。送报的。我爱吃辣的。c)表示某种情况、原因:大星期天的,你怎么不出去玩儿玩儿?。无缘无故的,你着什么急?d)用跟主语相同的人称代词加“的”字做宾语,表示别的事跟这个人无关或这事儿跟别人无关:这里用不着你,你只管睡你的去。e)“的”字前后用相同的动词、形容词等,连用这样的结构,表示有这样的,有那样的:推的推,拉的拉。说的说,笑的笑。大的大,小的小。3.这个用法限于过去的事情。4.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肯定的语气:这件事儿我知道的。5.用在两个同类的词或词组之后,表示“等等、之类”的意思:破铜烂铁的,他捡来一大筐。老乡们沏茶倒水的,待我们很亲热。6.用在两个数量词中间。a)表示相乘:这间屋子是五米的三米,合十五平方米。b)表示相加:两个的三个,一共五个。[dí]1.真实;实在:的当。的确。2.“的”字在口语中一般读阴平(dī)。[dì]箭靶的中心:目的。无的放矢。众矢之的。[dī](外)“的士”(出租车)的省称:打的。的哥(称男性出租车司机)。
】:1.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2.泛指外国或外族的:胡椒。胡瓜(黄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3.乱,无道理:胡来。胡闹。胡吹。胡言乱语。4.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胡不归?“胡取禾三百廛兮?”5.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胡须。6.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其胡。”7.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8.姓。
】:1.帽子:呢帽。草帽。衣帽整齐。2.(帽儿)罩或套在器物上头,作用或形状像帽子的东西:笔帽儿。螺丝帽儿。笼屉帽儿。

“耳簷兒當不的胡帽”的相关词语

* 耳簷兒當不的胡帽的读音是:ěr yánr dàng bu de hú mào (變)​ěr yár dàng bu de hú mào,耳簷兒當不的胡帽的意思:辞典解释耳簷儿当不的胡帽  ěr yánr dàng bu de hú mào (变)​ěr yár dàng bu de hú mào  ㄦˇ ㄧㄢˊㄦ ㄉㄤˋ ˙ㄅㄨ ˙ㄉㄜ ㄏㄨˊ ㄇㄠˋ(变)​ㄦˇ ㄧㄚˊㄦ ㄉㄤˋ ˙ㄅㄨ ˙ㄉㄜ ㄏㄨˊ ㄇㄠˋ   耳簷,天冷时御寒所戴的耳套。胡帽,毡帽。比喻小东西派不上大用场。 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二折》:「巧言不如直道,买马也索籴料,耳簷儿当不的胡帽,墙底下不是那避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