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病的读音 血清病的意思

血清病 科普中国血清病是指因输注异种血清导致的III型变态反应。广义的血清病则泛指外来抗原引起的上述反应,有人将其称为血清病样反应。在临床上常见于以兔或马血清制备的ATG/ALG治疗的患者。构成血清病免疫复合物的抗体球蛋白主要是IgG,但如IgE较多,则发病时血清通透性的增加更加明显。可有喉头水肿、低血压甚至过敏性休克等。凡抗原刺激下较易产生IgG与IgE这两类抗体者,也较易发生血清病。目前临床上引起血清病的血清制剂主要有破伤风抗毒素、白喉抗毒素、各种蛇毒抗毒素以及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TG)等;引起血清病的药物主要为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水杨酸盐、保太松、苯妥英钠,以及右旋糖酐等巨分子药物。
  • xiě
  • qīng
  • bìng

“血清病”的读音

拼音读音
[xiě qīng bìng]
汉字注音:
ㄒㄧㄝˇ ㄑㄧㄥ ㄅㄧㄥˋ
简繁字形:
是否常用:

“血清病”的意思

基本解释

辞典解释

血清病  xiě qīng bìng  ㄒㄧㄝˇ ㄑㄧㄥ ㄅㄧㄥˋ  

因注射免疫血清而发生荨麻疹及中毒的病症。常出现发烧、气喘、关节痛等症状。

网络解释

血清病 科普中国

血清病是指因输注异种血清导致的III型变态反应。广义的血清病则泛指外来抗原引起的上述反应,有人将其称为血清病样反应。在临床上常见于以兔或马血清制备的ATG/ALG治疗的患者。构成血清病免疫复合物的抗体球蛋白主要是IgG,但如IgE较多,则发病时血清通透性的增加更加明显。可有喉头水肿、低血压甚至过敏性休克等。凡抗原刺激下较易产生IgG与IgE这两类抗体者,也较易发生血清病。目前临床上引起血清病的血清制剂主要有破伤风抗毒素、白喉抗毒素、各种蛇毒抗毒素以及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TG)等;引起血清病的药物主要为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水杨酸盐、保太松、苯妥英钠,以及右旋糖酐等巨分子药物。

“血清病”的单字解释

】:[xuè]1.人和高等动物体内循环系统中的液体组织,红色,有腥气,由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作用是把养分和激素输送给体内各个组织,收集废物送到排泄器官,调节体温和抵御病菌等。也叫血液。2.有血统关系的:血亲。血缘。3.比喻刚强热烈:血性。血气。4.指月经。5.姓。[xiě]义同“”(xuè):流了一点血。吐了两口血。
】:1.洁净;清澄。与“浊”相对:清波。2.清楚;明白:分清敌我。说清道理。3.查点:清仓。4.寂静:清幽。5.尽;完;一点不留:清除。6.不贪污:清廉。7.朝代名(1644—1911)。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女真族努尔哈赤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后金政权。1636年其子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明亡,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入关,定都北京,逐步统一全国。1911年(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年来的君主制度。
】:1.生理上或心理上发生的不正常的状态:疾病。心脏病。他的病已经好了。2.生理上或心理上发生不正常状态:他着了凉,病了三天。3.害处;私弊:弊病。4.缺点;错误:语病。通病。5.祸害;损害:祸国病民。6.责备;不满:诟病。为世所病。

“血清病”的相关词语

* 血清病的读音是:xiě qīng bìng,血清病的意思:血清病 科普中国血清病是指因输注异种血清导致的III型变态反应。广义的血清病则泛指外来抗原引起的上述反应,有人将其称为血清病样反应。在临床上常见于以兔或马血清制备的ATG/ALG治疗的患者。构成血清病免疫复合物的抗体球蛋白主要是IgG,但如IgE较多,则发病时血清通透性的增加更加明显。可有喉头水肿、低血压甚至过敏性休克等。凡抗原刺激下较易产生IgG与IgE这两类抗体者,也较易发生血清病。目前临床上引起血清病的血清制剂主要有破伤风抗毒素、白喉抗毒素、各种蛇毒抗毒素以及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TG)等;引起血清病的药物主要为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水杨酸盐、保太松、苯妥英钠,以及右旋糖酐等巨分子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