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髮文身的读音 被髮文身的意思

【解释】被发:散发;文身:身上刺花纹。原指古代吴越一代的风俗。后也用以泛指未开化地带的风俗。【出处】《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示例】禹入裸国,~,墨子入楚,锦衣吹笙,非乐而为此也。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 wén
  • shēn

“被髮文身”的读音

拼音读音
[pī fà wén shēn]
汉字注音:
ㄆㄧ ㄈㄚˋ ㄨㄣˊ ㄕㄣ
简繁字形:
被发文身
是否常用:

“被髮文身”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古代吴越一带和某些南方民族的风俗。头发披散,身刺花纹。《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禹入裸国,被发文身;墨子入楚,锦衣吹笙。"一说,截短头发,身刺花纹。

网络解释

【解释】被发:散发;文身:身上刺花纹。原指古代吴越一代的风俗。后也用以泛指未开化地带的风俗。

【出处】《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

【示例】禹入裸国,~,墨子入楚,锦衣吹笙,非乐而为此也。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被髮文身”的单字解释

】:[bèi]1.睡觉时覆盖身体的东西:被子。被单。棉被。毛巾被。羽绒被。被褥。2.盖,遮覆:被覆。泽被后世(恩惠遍及后代)。3.遭遇,遭受:被灾。被难(nàn)。4.介词,用在句中表示主讲是受事者:他被(老板)辞退了。5.用在动词前,表示受动:被动。被告。被批评。被剥削。[pī]古同“”,覆盖。
】:1.人類頭上的毛:“頭髮”、“白髮”、“黑髮”、“毫髮無傷”。《孝經•開宗明義章》:“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唐•杜甫《贈衛八處士詩》:“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2.比喻為山上的草木。《莊子•逍遙遊》:“窮髮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3.姓。如漢代有髮福。
】:1.字;语言的书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议论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军事的。与“武”相对:文职。文武双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旧指礼节、仪式等:繁文缛节。8.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文身。文双颊。10.文饰;掩饰:文过饰非。11.⑪量词。用于旧时的铜钱:一文不值。
】:1.身体:身上。转过身去。身高五尺。翻了一个身。2.指生命:奋不顾身。3.自己;本身: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身临其境。身为领导,当然应该走在群众的前面。4.人的品格和修养:修身。立身处世。5.物体的中部或主要部分:车身。河身。船身。机身。6.用于衣服:换了身衣裳。做两身儿制服。

“被髮文身”的相关词语

* 被髮文身的读音是:pī fà wén shēn,被髮文身的意思:【解释】被发:散发;文身:身上刺花纹。原指古代吴越一代的风俗。后也用以泛指未开化地带的风俗。【出处】《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示例】禹入裸国,~,墨子入楚,锦衣吹笙,非乐而为此也。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