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牒的读音 谱牒的意思

谱牒 《谱牒》是古代记述氏族世系的书籍。《史记·太史公自序》:“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即专记帝王诸侯世系的史籍。魏、晋、南北朝时特重门第,有司选举必稽谱牒,谱学成为地主官僚保持门阀的工具。晋太元中,贾弼撰《姓氏簿状》,子孙相传,号为贾氏谱学。梁王僧孺因贾弼旧本,改撰《十八州谱》等书,号为王氏谱学。北魏太和中,诏诸郡中正各立本土姓族,次第为举选,名“方司格”。唐时路敬淳、柳冲、韦述等都讲明谱学。太宗、武后时曾修订《氏族志》。五代以后,谱学渐衰。郑樵《通志》著录谱系六种、一百七十部;至马端临撰《文献通考》时,所存者不过数家。明清地主阶级仍多编修族谱。
  • dié

“谱牒”的读音

拼音读音
[pǔ dié]
汉字注音:
ㄆㄨˇ ㄉㄧㄝ ˊ
简繁字形:
譜牒
是否常用:

“谱牒”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1.亦作"谱谍"。 2.记述氏族或宗族世系的书籍。

辞典解释

谱牒  pǔ dié  ㄆㄨˇ ㄉㄧㄝˊ  

记述氏族世系的书。
《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
也称为「谱第」。

网络解释

谱牒

《谱牒》是古代记述氏族世系的书籍。《史记·太史公自序》:“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即专记帝王诸侯世系的史籍。魏、晋、南北朝时特重门第,有司选举必稽谱牒,谱学成为地主官僚保持门阀的工具。晋太元中,贾弼撰《姓氏簿状》,子孙相传,号为贾氏谱学。梁王僧孺因贾弼旧本,改撰《十八州谱》等书,号为王氏谱学。北魏太和中,诏诸郡中正各立本土姓族,次第为举选,名“方司格”。唐时路敬淳、柳冲、韦述等都讲明谱学。太宗、武后时曾修订《氏族志》。五代以后,谱学渐衰。郑樵《通志》著录谱系六种、一百七十部;至马端临撰《文献通考》时,所存者不过数家。明清地主阶级仍多编修族谱。

“谱牒”的单字解释

】:1.按照对象的类别或系统,采取表格或其他比较整齐的形式,编辑起来供参考的书:年谱。食谱。2.可以用来指导练习的格式或图形:画谱。棋谱。3.曲谱:歌谱。乐谱。根据这首歌的谱另外配了一段词。4.就歌词配曲:把这首诗谱成歌曲。5.大致的标准;把握:他做事有谱儿。心里没个谱。6.显示出来的派头、排场等:摆谱。
】:1.文书或证件:通牒。度牒。2.簿册;书籍:谱牒。史牒。

“谱牒”的相关词语

“谱牒”造句

本文运用八旗谱牒资料,对萨满教与祭祀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

根据医著、医案、谱牒等文献资料,勾勒新安郑氏喉科医学的总体轮廓,初步探析郑氏喉科学术经验。

同时,查阅了相关的谱牒、方志、碑记等文献档案资料。

昨日,记者从晋江市谱牒研究会获悉,由该会与福建省民俗学会共同编辑的《谱牒研究与华侨华人》论文集,已由新华出版社正式出版。

皇家达宦谱牒悉数收录,平民寒族所修亦网罗无遗。

据*弯媒体报道,“晋江金门谱牒联展”今天在金门揭幕,共展出晋金两地族谱363册,为两岸民众提供寻根探源的平台。

本报讯昨天,在“中华之根——海峡两岸谱牒学术研讨会”上,一篇名为《对旧体例家谱的改革与创新》的论文,引起与会者的极大兴趣。

之前,我已研究了无数四川人的家族谱牒,上面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个原籍地——“湖广麻城孝感乡”。

宗正寺:官员全为皇族,掌天子宗族谱牒及外戚事务。

并引《后汉书·祭祀志》的记载,皇家谱牒藏于石室金匮中,尚书和太常进行查验交接,题签印封谓之“表书署函”,这种活动就是“检”字的本意。

* 谱牒的读音是:pǔ dié,谱牒的意思:谱牒 《谱牒》是古代记述氏族世系的书籍。《史记·太史公自序》:“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即专记帝王诸侯世系的史籍。魏、晋、南北朝时特重门第,有司选举必稽谱牒,谱学成为地主官僚保持门阀的工具。晋太元中,贾弼撰《姓氏簿状》,子孙相传,号为贾氏谱学。梁王僧孺因贾弼旧本,改撰《十八州谱》等书,号为王氏谱学。北魏太和中,诏诸郡中正各立本土姓族,次第为举选,名“方司格”。唐时路敬淳、柳冲、韦述等都讲明谱学。太宗、武后时曾修订《氏族志》。五代以后,谱学渐衰。郑樵《通志》著录谱系六种、一百七十部;至马端临撰《文献通考》时,所存者不过数家。明清地主阶级仍多编修族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