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会子的读音 银会子的意思

银会子 南宋时的一种纸币。最初由民间发行,称“便钱会子”,性质类似便换。后归地方政府发行。高宗三十年(1160)由户部接办。起初只流行于两浙,后通行两淮、湖北、京西诸路。会子外观竖长形方,印有发行机关、面额及对首告伪造者的偿格的图案花纹,面额分四等。
  • yín
  • huì

“银会子”的读音

拼音读音
[yín huì zǐ]
汉字注音:
ㄧㄣˊ ㄏㄨㄟˋ ㄗˇ
简繁字形:
銀會子
是否常用:

“银会子”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南宋的一种纸币。由川陕宣抚副使吴玠于高宗绍兴七年(1137年)在河池(今甘肃省徽县)发行。面额有一钱和半钱两种﹐四钱折合四川钱引一贯。以后又有金银会子的发行。

网络解释

银会子

南宋时的一种纸币。最初由民间发行,称“便钱会子”,性质类似便换。后归地方政府发行。高宗三十年(1160)由户部接办。起初只流行于两浙,后通行两淮、湖北、京西诸路。会子外观竖长形方,印有发行机关、面额及对首告伪造者的偿格的图案花纹,面额分四等。

“银会子”的单字解释

】:1.金属元素,符号Ag(argentum)。白色,有光泽,质软,延展性强,导电、导热性能好,化学性质稳定。用途很广。通称银子或白银。2.跟货币有关的:银行。银根。3.像银子的颜色:银灰。红地银字的匾。4.姓。
】:[huì]1.聚合;合在一起:会合。会齐。会诊。会审。2.见面;会见:会面。会客。昨天没有会着他。3.有一定目的的集会:晚会。舞会。开会。报告会。晚上有一个会。4.某些团体:工会。妇女联合会。5.庙会:赶会。6.民间朝山进香或酬神求年成时所组织的集体活动,如香会、迎神赛会等。7.民间一种小规模经济互助组织,入会成员按期平均交款,分期轮流使用。8.主要的城市:都会。省会。9.时机:机会。适逢其会。10.应当:长风破浪会有时。11.理解;懂得:体会。误会。心领神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12.熟习;通晓:会英文。会两出京戏。13.助动词。表示懂得怎样做或有能力做(多半指需要学习的事情):我不会滑冰。这孩子刚会走路,还不大会说话。14.助动词。表示擅长:能说会道。会写会画的人倒不太讲究纸的好坏。15.助动词。表示有可能实现:他不会不来。树上的果子熟了,自然会掉下来。16.付账:会账。我会过了。17.见〖会儿〗、〖会子〗。[kuài]总计:会计。
】: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14.姓。

“银会子”的相关词语

* 银会子的读音是:yín huì zǐ,银会子的意思:银会子 南宋时的一种纸币。最初由民间发行,称“便钱会子”,性质类似便换。后归地方政府发行。高宗三十年(1160)由户部接办。起初只流行于两浙,后通行两淮、湖北、京西诸路。会子外观竖长形方,印有发行机关、面额及对首告伪造者的偿格的图案花纹,面额分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