闈墨的读音 闈墨的意思

闱墨 别称“试录”。闱,科举时代的试院。墨,试卷。明清将乡、会试中式文章,选刻成书,明称小录,清称闱墨。考场中应试者用墨笔,送试官前再经朱笔誊写,故试卷有朱、墨二本。《清会典事例·礼部·贡举》:“康熙九年议准:嗣后每年乡、会试卷,礼部选其文字中程者,刊刻成帙,颁行天下。一应坊间私刻,严行禁止。”又:“三十二年复准:刊刻闱墨,务照原卷,若考官不照原卷发刻者,交部议处。” 《曾国藩家书》-收到家中寄来诸物63页:“曾受恬自南京归,余寄回银四百两,高丽参半斤,鹿胶阿胶共五斤、闱墨二十部。”
  • wéi

“闈墨”的读音

拼音读音
[wéi mò]
汉字注音:
ㄨㄟˊ ㄇㄛˋ
简繁字形:
闱墨
是否常用:

“闈墨”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闱墨 wéimò

[selections from papers of successful condidates at imperial examination] 清代指把乡试、会试选出的文章编印成的文集

刊刻闱墨,务照原卷。——《清会典事例·礼部·贡举》

辞典解释

闱墨  wéi mò  ㄨㄟˊ ㄇㄛˋ  

科举时代乡、会试选印发行中式者的作品,称为「闱墨」。

网络解释

闱墨

别称“试录”。闱,科举时代的试院。墨,试卷。明清将乡、会试中式文章,选刻成书,明称小录,清称闱墨。考场中应试者用墨笔,送试官前再经朱笔誊写,故试卷有朱、墨二本。《清会典事例·礼部·贡举》:“康熙九年议准:嗣后每年乡、会试卷,礼部选其文字中程者,刊刻成帙,颁行天下。一应坊间私刻,严行禁止。”又:“三十二年复准:刊刻闱墨,务照原卷,若考官不照原卷发刻者,交部议处。”
《曾国藩家书》-收到家中寄来诸物63页:“曾受恬自南京归,余寄回银四百两,高丽参半斤,鹿胶阿胶共五斤、闱墨二十部。”

“闈墨”的单字解释

】:同“”。
】:1.写字绘画的用品,是用煤烟或松烟等制成的黑色块状物,间或有用其他材料制成别种颜色的,也指用墨和水研出来的汁:一块墨。一锭墨。研墨。笔墨纸砚。墨太稠了。2.泛指写字、绘画或印刷用的某种颜料:墨水。油墨。3.借指写的字和画的画:墨宝。遗墨。4.比喻学问或读书识字的能力:胸无点墨。5.木工打直线用的墨线,借指规矩、准则:绳墨。矩墨。6.黑或近于黑的:墨菊。墨镜。7.贪污:贪墨。墨吏。8.古代的一种刑罚,刺面或额,染上黑色,作为标记。也叫黥。9.(Mò)指墨家。10.姓。11.指墨西哥:墨洋(墨西哥银圆)。

“闈墨”的相关词语

* 闈墨的读音是:wéi mò,闈墨的意思:闱墨 别称“试录”。闱,科举时代的试院。墨,试卷。明清将乡、会试中式文章,选刻成书,明称小录,清称闱墨。考场中应试者用墨笔,送试官前再经朱笔誊写,故试卷有朱、墨二本。《清会典事例·礼部·贡举》:“康熙九年议准:嗣后每年乡、会试卷,礼部选其文字中程者,刊刻成帙,颁行天下。一应坊间私刻,严行禁止。”又:“三十二年复准:刊刻闱墨,务照原卷,若考官不照原卷发刻者,交部议处。” 《曾国藩家书》-收到家中寄来诸物63页:“曾受恬自南京归,余寄回银四百两,高丽参半斤,鹿胶阿胶共五斤、闱墨二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