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楼的读音 骑楼的意思

骑楼 (商住建筑)骑楼是一种近代商住建筑,建筑物底层沿街面后退且留出公共人行空间的建筑物。 作为一种典型的外廊式建筑物,骑楼的渊源最早可上溯到约2500年前的希腊“帕特农神庙”,那是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现代意义上的骑楼最早起源于印度的贝尼亚普库尔(Beniapukur),是英国殖民者首先建造的,称之为“廊房”。 十九世纪初,新加坡总督莱佛士在新加坡城的设计中,规定所有建筑物前,都必须有一道宽约5呎、有顶盖的人行道或走廊,向外籍人提供做生意的场所。从此,新加坡出现了连接的外廊结构的建筑,称之为“店屋”,或叫“五脚基”。这种欧陆建筑与东南亚地域特点相结合的一种建筑形式可以挡避风雨侵袭,挡避炎阳照射,造成凉爽环境,因此在东南亚十分风靡。而从南洋返乡的华人,也在华南地区建起类似的骑楼。骑楼是我国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沿海侨乡特有的南洋风情建筑,曾经是当地城镇的主要建筑形式。 1878年,香港殖民地政府颁布了《骑楼规则》,并开始建造骑楼。10年之后,两广总督张之洞便参考香港的经验,建议在广州兴建类似骑楼的“铺廊”。1918年,广州开始拆除城墙和大量西关房子,同时鼓励兴建骑楼,取而代之。短短10年间,建成了近40公里长的骑楼街。而骑楼商业街过于密集的做法引起了一些人士的批评,程天固在《广州市工务之实施计划》中说早期广州城市建设是“畸形的设计”,“无一不以资产阶级之利益为前提,而以平民生活之恶化供牺牲”。1932年,广州公布了不准建骑楼之马路名单。
  • lóu

“骑楼”的读音

拼音读音
[qí lóu]
汉字注音:
ㄑㄧˊ ㄌㄡˊ
简繁字形:
騎樓
是否常用:

“骑楼”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1.楼房向外伸出遮盖着人行道的部分。 2.跨在街道或胡同上的楼,底下可以通行。

辞典解释

骑楼  qí lóu   ㄑㄧˊ ㄌㄡˊ  

我国南方的一种特殊建筑。通常一楼临街部分建成走廊,走廊上方即为二楼楼层,宛如二楼骑在一楼上,故称为「骑楼」。

网络解释

骑楼 (商住建筑)

骑楼是一种近代商住建筑,建筑物底层沿街面后退且留出公共人行空间的建筑物。
作为一种典型的外廊式建筑物,骑楼的渊源最早可上溯到约2500年前的希腊“帕特农神庙”,那是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现代意义上的骑楼最早起源于印度的贝尼亚普库尔(Beniapukur),是英国殖民者首先建造的,称之为“廊房”。
十九世纪初,新加坡总督莱佛士在新加坡城的设计中,规定所有建筑物前,都必须有一道宽约5呎、有顶盖的人行道或走廊,向外籍人提供做生意的场所。从此,新加坡出现了连接的外廊结构的建筑,称之为“店屋”,或叫“五脚基”。这种欧陆建筑与东南亚地域特点相结合的一种建筑形式可以挡避风雨侵袭,挡避炎阳照射,造成凉爽环境,因此在东南亚十分风靡。而从南洋返乡的华人,也在华南地区建起类似的骑楼。骑楼是我国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沿海侨乡特有的南洋风情建筑,曾经是当地城镇的主要建筑形式。
1878年,香港殖民地政府颁布了《骑楼规则》,并开始建造骑楼。10年之后,两广总督张之洞便参考香港的经验,建议在广州兴建类似骑楼的“铺廊”。1918年,广州开始拆除城墙和大量西关房子,同时鼓励兴建骑楼,取而代之。短短10年间,建成了近40公里长的骑楼街。而骑楼商业街过于密集的做法引起了一些人士的批评,程天固在《广州市工务之实施计划》中说早期广州城市建设是“畸形的设计”,“无一不以资产阶级之利益为前提,而以平民生活之恶化供牺牲”。1932年,广州公布了不准建骑楼之马路名单。
骑楼

“骑楼”的单字解释

】:1.跨坐:骑马。骑自行车。2.骑兵。也泛指骑马的人:铁骑。轻骑。车骑。3.兼跨两边:骑缝。
】:1.楼房:大楼。教学楼。高楼大厦。一座楼。2.楼房的一层:一楼(平地的一层)。一口气爬上十楼。3.(楼儿)房屋或其他建筑物上加盖的一层房子:城楼。箭楼。钟楼。4.用于某些店铺的名称:茶楼。酒楼。银楼。5.姓。

“骑楼”的相关词语

“骑楼”造句

一见到老王昏倒了,几个邻居七手八脚地把他扶到骑楼下休息。

这群无法无天的歹徒公然在骑楼下纵火烧车,令人恨得咬牙切齿。

在热带、亚热带气候区的现代城市里,骑楼形态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有关廊式建筑和骑楼建筑的研究丰富而广泛,在学术界拥有丰厚的研究文献和成果.

展馆采用广东特色的骑楼造型,借鉴广东潮汕剪纸工艺,虚实结合、土洋结合,呈现出浓郁的广东味道。

今年3月,广州西湖路大佛寺北侧的5座民国时期骑楼因被拆而受到关注。

玫瑰湖公园入口、白云山公园入口和骑楼城牌坊分别以花环、流水、人物脸谱等为主要元素,融合漏景、框景、障景和添景等多种构景手法,打造多样景观。

住在爱国西路骑楼里的老奶奶,经常擦拭挂在墙上的毛*席画像,几十年来依旧光亮如新。

纵目四望,最吸引人的是骑楼墙体立面上的装饰。

每天晨光熹微,在骑楼林立、商铺云集的上下九步行街上,大多数商铺仍在沉睡,而陶陶居、莲香楼、广州酒家门口,已是人流涌动、车马喧腾。

* 骑楼的读音是:qí lóu,骑楼的意思:骑楼 (商住建筑)骑楼是一种近代商住建筑,建筑物底层沿街面后退且留出公共人行空间的建筑物。 作为一种典型的外廊式建筑物,骑楼的渊源最早可上溯到约2500年前的希腊“帕特农神庙”,那是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现代意义上的骑楼最早起源于印度的贝尼亚普库尔(Beniapukur),是英国殖民者首先建造的,称之为“廊房”。 十九世纪初,新加坡总督莱佛士在新加坡城的设计中,规定所有建筑物前,都必须有一道宽约5呎、有顶盖的人行道或走廊,向外籍人提供做生意的场所。从此,新加坡出现了连接的外廊结构的建筑,称之为“店屋”,或叫“五脚基”。这种欧陆建筑与东南亚地域特点相结合的一种建筑形式可以挡避风雨侵袭,挡避炎阳照射,造成凉爽环境,因此在东南亚十分风靡。而从南洋返乡的华人,也在华南地区建起类似的骑楼。骑楼是我国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沿海侨乡特有的南洋风情建筑,曾经是当地城镇的主要建筑形式。 1878年,香港殖民地政府颁布了《骑楼规则》,并开始建造骑楼。10年之后,两广总督张之洞便参考香港的经验,建议在广州兴建类似骑楼的“铺廊”。1918年,广州开始拆除城墙和大量西关房子,同时鼓励兴建骑楼,取而代之。短短10年间,建成了近40公里长的骑楼街。而骑楼商业街过于密集的做法引起了一些人士的批评,程天固在《广州市工务之实施计划》中说早期广州城市建设是“畸形的设计”,“无一不以资产阶级之利益为前提,而以平民生活之恶化供牺牲”。1932年,广州公布了不准建骑楼之马路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