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东西西的成语 (635个)

161

百步无轻担

成语拼音:
bǎi bù wú qīng dàn
成语解释:
担:负担。走长路,再轻的西都会很重。比喻任重道远
成语出处:
明·张景《飞丸记·交投设械》:“早起跑到日头晏,方知百步无轻担。”
162

抱残守缺

成语拼音:
bào cán shǒu quē
成语解释:
残:残缺;不完整。缺:残破。指舍不得扔下破旧西。也作“保残守缺”。
成语出处:
汉 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犹欲抱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亡(无)从善服义之公心。”
163

抱残守阙

成语拼音:
bào cán shǒu què
成语解释:
①守着残缺的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接受新事物。②谓笃守古学古
成语出处:
清 江藩《汉学师承记 顾炎武》:“二君以瑰异之质,负经世之才……岂若抱残守阙之俗儒,寻章摘句之世士也哉?”阙,一本作“缺”。
164

补残守缺

成语拼音:
bǔ cán shǒu quē
成语解释:
残:残缺,不完整;缺:残破。舍不得扔下残缺陈旧的西。形容思想保守
成语出处:
汉·荀悦《汉纪·哀帝纪》:“至于国家大事,则幽冥莫知其原,然犹补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忘服义从善之公心。”
165

杯残炙冷

成语拼音:
bēi cán zhì lěng
成语解释:
炙:烤肉。指残剩的饭菜。也指权贵施舍的西
成语出处:
宋·陆游《题少陵画像》诗:“杯残炙冷正悲辛,仗内斗鸡催赐锦。”
166

扁担没扎,两头打塌

成语拼音:
biǎn dān méi zā,liǎng tóu dǎ tā
成语解释:
扁担没有挡头,挂在两头的西都会滑落
成语出处:
毛泽《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他尚未计算到他的实力和他的企图之间的不相称,以致‘扁担没扎,两头打塌’,陷入目前的绝路。”
167

扁担脱,两头虚

成语拼音:
biǎn dān tuō,liǎng tóu xū
成语解释:
脱:脱落。扁担没有挡头,挂在两头的西都会滑落。比喻两头落空
成语出处:
元·无名氏《合同文字》:“我将这合同一纸慌忙付,倒着俺做了扁担脱,两头虚。”
168

杯弓蛇影

成语拼音:
bēi gōng shé yǐng
成语解释:
①将映在杯中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②也可用来比喻虚幻的实际不存在的西。也作“弓影杯蛇”。
成语出处:
清 黄遵宪《感事》:“金玦庞凉舍隐痛,杯弓蛇影负奇冤。”
169

败鼓之皮

成语拼音:
bài gǔ zhī pí
成语解释:
败:破旧。破鼓皮可作药材。比喻虽微贱,却是有用的西
成语出处:
唐 韩愈《进学解》:“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170

绊脚石

成语拼音:
bàn jiǎo shí
成语解释:
绊脚的石头,比喻阻碍前进的西
成语出处:
毛泽《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至于蒋介石呢,他消极抗战,积极反共,是人民抗战的绊脚石。”
171

不吝金玉

成语拼音:
bù lìn jīn yù
成语解释:
吝:吝惜。不吝惜宝贵美好的西
成语出处: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八回:“兄如不吝金玉,即求小小做一套,待小弟步韵和将去,便无差失了。”
172

报李投桃

成语拼音:
bào lǐ tóu táo
成语解释:
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西
成语出处:
《诗经 大雅 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173

不吝珠玉

成语拼音:
bù lìn zhū yù
成语解释:
吝:舍不得。不要舍不得好的西。恳切希望别人给予指教的谦词。
成语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九卷:“恰好听得树上黄莺巧啭,就对拜住道:‘老夫再欲求教,将《满江红》调赋“莺”一首,望不吝珠玉,意下如何?’”
174

半丝半缕

成语拼音:
bàn sī bàn lǜ
成语解释:
缕:线。半根丝,半缕线。形容数量少,价值极其微小的西
成语出处:
清 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75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成语拼音:
bù sāi bù liú,bù zhǐ bù xíng
成语解释:
塞:堵塞;止:停止。比喻只有破除旧的、错误的西,才能建立新的、正确的西
成语出处:
唐 韩愈《原道》:“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
176

不胜杯杓

成语拼音:
bù shèng bēi sháo
成语解释:
不胜:经不起;杓:舀西的器具;杯杓:泛指酒器。比喻喝酒太多,醉了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177

不失旧物

成语拼音:
bù shī jiù wù
成语解释:
旧物:旧的典章制度或原有的西。指恢复原有的事业或山河
成语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哀公元年》:“祀夏配天,不失旧物。”
178

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成语拼音:
bào sǐ liú pí,rén sǐ liú míng
成语解释:
指人生在世留下西给后人。比喻留美名于身后
成语出处: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王彦章传》:“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179

别无长物

成语拼音:
bié wú cháng wù
成语解释:
长物:多余的西。再也没有别的多余的西。形容因贫困而空无所有或因节俭而西极少。也作“身无长物”、“一无长物”。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180

别无他物

成语拼音:
bié wú tā wù
成语解释:
除此之外没有多余的西。同“别无长物”。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七卷:“伯桃视之,止有一塌,塌上堆积书卷,别无他物。”
* 关于东东西西的成语 形容东东西西的成语 描述东东西西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