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头头脑脑的成语 (110个)

41

成语拼音:
zéi tóu guǐ nǎo
成语解释:
同“贼”。
成语出处: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四回:“太太,这个外国人贼,我总疑着他。”
42

成语拼音:
guǐ tóu guǐ nǎo
成语解释:
形容举止诡秘;行为不光明正大或不正派。
成语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0卷:“巢氏有兄弟巢大郎,是一个鬼的人,奉承得姊夫姊姊好。”
43

成语拼音:
hǔ tóu hǔ nǎo
成语解释:
形容长得壮健憨厚的样子。
成语出处:
老舍《赵子曰》:“是个年壮力足虎的英雄。”
44

成语拼音:
mù tóu mù nǎo
成语解释:
形容呆板、迟钝
成语出处:
沈虎根《小师弟》:“而且变得木,竟连他母亲来看他也会显得冷冰冰的。”
45

成语拼音:
tàn tóu tàn nǎo
成语解释:
探:或上体向前伸出。伸着向左右张望。形容鬼鬼祟祟的探望。
成语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8卷:“终看他未破,时时去他那下探,心下也须疑它那下有个好处在。”
46

成语拼音:
bā tóu tàn nǎo
成语解释:
形容伸着偷看。
成语出处:
《鹧鸪天·乘公共交通车》:“乘客纷纷一字排,巴费疑猜,东南西北车多少,不靠咱们这站台。”
47

成语拼音:
dī tóu dā nǎo
成语解释:
形容惶恐或无精打采的样子
成语出处:
袁静《伏虎记》第七回:“他的办公室也变得冷下来了,谁进来干什么,都低,蹑手蹑脚。”
48

成语拼音:
hóu tóu hóu nǎo
成语解释:
像猴子那样好动。形容行动浮躁。
成语出处:
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21回:“看他虽是人形,却似猴,身上着件单衫。”
49

成语拼音:
huá tóu huá nǎo
成语解释:
形容人狡诈、不诚实。也指圆滑,不肯负责任。
成语出处:
林语堂《上海颂》:“及那些滑的旅馆茶房的都市三呼:你真是伟大而不可思议啊!”
50

成语拼音:
juè tóu jiàng nǎo
成语解释:
形容言语动作生硬执拗的样子
成语出处:
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当时我就觉得其中两个,一男一女,倔,大不顺眼。”
51

成语拼音:
méi tóu méi nǎo
成语解释:
:比喻线索或根由。毫无线索或没有根由。
成语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6卷:“夏主簿遭此无妄之灾,没的被贪赃州官收在监里。”
52

成语拼音:
niān tóu dā nǎo
成语解释:
蔫:枯萎;耷:垂。没精打采的样子
成语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满银蔫走出门坎后,惊讶地看见是他的小舅子,便把罗着的腰直了一下,脸上倒显出了几分羞愧的颜色。”
53

成语拼音:
shǎ tóu shǎ nǎo
成语解释:
形容思想糊涂,愚笨痴呆。
成语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九回:“只是我愁宝玉还是那么傻的,这么说起来,比里竟明白多了。'
54

冷静

成语拼音:
tóu nǎo lěng jìng
成语解释:
指气质上的冷静或异常的镇定,指在紧张情况下表现的冷静或镇定
成语出处:
刘知侠《铁道游击队》第21章:“如果冷静,就绝不会这样做了。”
55

成语拼音:
tàn tóu suō nǎo
成语解释:
小心胆怯张望貌。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2回:“到了园中,果然阴气逼人。贾赦还扎挣前走,跟的人都探的。”
56

成语拼音:
yǒu tóu méi nǎo
成语解释:
形容心神不定,言行丢三落四。
成语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8卷:“如痴如呆,有,说着东边,认着西边。”
57

成语拼音:
zhuàng tóu kē nǎo
成语解释:
比喻碰壁,行不通。
成语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49卷:“政如义理。只理会得二三分,便道只恁地得了,却不知前面撞。”
58

成语拼音:
zhuàng tóu xiàn nǎo
成语解释:
犹言到处碰壁。
成语出处: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四十九:“政如义理,只理会得三二分,便道只恁地得了,却不知前面撞。”
59

成语拼音:
tóu téng nǎo rè
成语解释:
泛指一般的小病。
成语出处:
元 孙仲章《勘巾》第一折:“一百日以里,但有热,都是你。”
60

成语拼音:
zéi tóu zéi nǎo
成语解释:
形容举动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成语出处:
清 李渔《玉搔 奸图》:“后面跟了一个贼的人,毕竟是个奸细。”
* 关于头头脑脑的成语 形容头头脑脑的成语 描述头头脑脑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