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谗口起椒兰”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不知谗口起椒兰”出自宋代晏殊的《句》,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ù zhī chán kǒu qǐ jiāo lán,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不知谗口起椒兰”全诗

《句》
漫取忠臣比芳草,不知谗口起椒兰
兰花{下缺}

分类:

作者简介(晏殊)

晏殊头像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句》晏殊 翻译、赏析和诗意

《句》是一首宋代晏殊的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漫取忠臣比芳草,不知谗口起椒兰。兰花未发蝴蝶舞,泪湿罗巾坐断肠。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忠臣的赞美和对谗言中伤的痛心之情。作者将忠臣比作芳草,表示他们忠诚坚贞,如同芳草一般美好。然而,作者却不知道,谗言却像椒兰一样滋生起来。椒兰是一种有毒的植物,暗示了谗言的毒害和危险。诗中还提到兰花尚未开放,蝴蝶也无法翩翩起舞,这象征着忠臣受到谗言的打击,无法施展其才能和价值,而作者因此感到伤心,泪水湿透了他的罗巾,坐在那里悲伤不已。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忠臣和谗言的对比,展示了作者对忠诚和正直的推崇,以及对谗言带来的伤害的痛感。作者以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描绘了忠臣的美德和谗言的恶劣。通过将忠臣比作芳草和谗言比作椒兰,作者刻画出了两者的对立和冲突。忠臣的美好被谗言所玷污,他们受到诽谤和排挤,无法施展才华。作者的悲伤之情通过泪湿罗巾的形象得到了生动的表现,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痛苦和不满。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形式,揭示了社会中的不公和谗言对忠诚的破坏。它呈现了作者对忠臣的赞美和对谗言的谴责,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同时,诗中的意象和抒情也展示了晏殊独特的艺术才华和对人性的洞察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不知谗口起椒兰”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màn qǔ zhōng chén bǐ fāng cǎo, bù zhī chán kǒu qǐ jiāo lán.
漫取忠臣比芳草,不知谗口起椒兰。
lán huā xià quē
兰花{下缺}

“不知谗口起椒兰”平仄韵脚

拼音:bù zhī chán kǒu qǐ jiāo lán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不知谗口起椒兰”的相关诗句

“不知谗口起椒兰”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不知谗口起椒兰”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不知谗口起椒兰”出自晏殊的 《句》,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