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洲杂题》 黄庭坚

范公种竹水边亭,漂泊来游一客星。
神理不应从此尽,百年草树至今青。
分类:

作者简介(黄庭坚)

黄庭坚头像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百花洲杂题》黄庭坚 翻译、赏析和诗意

《百花洲杂题》是宋代文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范公在种植竹子的水边亭子里,
我作为一位漂泊的游客来到这里。
神奇的道理不应该从此终结,
百年过去了,草木依然青翠。

诗意:
这首诗词以范公种竹的水边亭为背景,表达了作者黄庭坚作为一位游客漂泊在这里的心情。作者通过观察自然,思考人生与时间的流转,表达了对神奇道理的追寻和对生命的思考。

赏析:
1. 自然景观:诗中提到的范公种竹的水边亭,展现了一幅自然景观。竹子象征坚韧和高洁,水边亭子给人一种静谧、宁静的感觉。

2. 漂泊的游客:作者以自己作为一位漂泊的游客来到这个地方,抒发了对流浪生活的感叹和对归属感的思考。这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常常面对政治动荡和流亡生活的现实情况。

3. 神奇的道理:诗中提到"神理不应从此尽",表达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生奥秘的追求。作者认为神奇的道理不应该在这里终结,暗示着他对更深层次的哲学思考和人生意义的探索。

4. 时间与生命:诗中提到"百年草树至今青",描绘了百年过去了,但草木依然繁茂的景象。这表达了作者对时间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延续和生生不息的力量。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自然景观和作者的情感表达了对神奇道理和生命意义的思考。它展示了黄庭坚作为一位文人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索,同时也展现了对自然美和生命力量的赞美。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百花洲杂题》黄庭坚 拼音读音参考

bǎi huā zhōu zá tí
百花洲杂题

fàn gōng zhǒng zhú shuǐ biān tíng, piāo bó lái yóu yī kè xīng.
范公种竹水边亭,漂泊来游一客星。
shén lǐ bù yìng cóng cǐ jǐn, bǎi nián cǎo shù zhì jīn qīng.
神理不应从此尽,百年草树至今青。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百花洲杂题》专题为您介绍百花洲杂题古诗,百花洲杂题黄庭坚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