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尤端明四首》 李曾伯

自入乌公府,受知三十秋。
水鱼承雅眷,风鹤记良筹。
一意人才进,平居国事忧。
丝桐宜束阁,谁似子期不。
分类:

作者简介(李曾伯)

李曾伯头像

李曾伯(1198~1265至1275间) 南宋词人。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属浙江)。

《挽尤端明四首》李曾伯 翻译、赏析和诗意

《挽尤端明四首》是宋代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自从进入乌公府以来,已经度过了三十个秋天。
水鱼得到了雅致的爱护,风鹤记住了良好的计策。
我一直怀揣着进取的心愿,平日里忧心国家的事务。
丝桐树适合束缚在阁楼,没有人能比得上子期那样。
(注:子期指的是战国时期的楚国名将子期。)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在乌公府求学的三十年间所经历的感慨和思考。作者在乌公府受到了恩师的雅致关照,也积累了不少治国的良策。他一直怀揣着进取的心愿,但在平日里却不离忧国忧民之事。最后,作者以丝桐树喻自己,认为丝桐树最适合束缚在阁楼,而无人能比得上子期那样。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乌公府求学三十年的经历和心情。作者通过对水鱼和风鹤的比喻,表达了恩师对他的雅致关照以及自己对良好计策的记忆。他的一意人才进取和平日里对国家事务的忧虑,展示了他忠诚于国家的情怀。最后,作者以丝桐树喻自己,并以子期为对比,表达了对自己的谦虚和对子期英勇无比的敬佩之情。

整首诗词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简短的句子描绘了作者内心的感慨和对国家的忧虑。通过对水鱼、风鹤、丝桐树和子期的比喻,增强了诗词的形象感和韵味。这首诗词展示了作者深思熟虑的性格和对国家的忠诚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恩师和英雄的敬佩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挽尤端明四首》李曾伯 拼音读音参考

wǎn yóu duān míng sì shǒu
挽尤端明四首

zì rù wū gōng fǔ, shòu zhī sān shí qiū.
自入乌公府,受知三十秋。
shuǐ yú chéng yǎ juàn, fēng hè jì liáng chóu.
水鱼承雅眷,风鹤记良筹。
yī yì rén cái jìn, píng jū guó shì yōu.
一意人才进,平居国事忧。
sī tóng yí shù gé, shuí shì zǐ qī bù.
丝桐宜束阁,谁似子期不。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挽尤端明四首》专题为您介绍挽尤端明四首古诗,挽尤端明四首李曾伯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