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字是恶的成语 (91个)

41

而严

成语拼音:
bù è ér yán
成语解释:
并不气,但很威严,使人知敬畏。
成语出处:
《周易 遁》:“君子以远小人,不而严。”
42

务本

成语拼音:
chú è wù běn
成语解释:
铲除势力,必须杜绝根本。
成语出处:
《书·泰誓下》:“树德务滋,除务本。”蔡沈集传:“去则务绝根本。”
43

务尽

成语拼音:
chú è wù jìn
成语解释:
除:去除;:邪;指坏人坏事;务:必须;一定。清除坏人坏事必须干净、彻底。
成语出处:
《尚书 泰誓下》:“树德务滋,除务尽。”
44

朋奸

成语拼音:
dǎng è péng jiān
成语解释:
党:袒护;朋:朋比。袒护人,勾结坏人。形容与坏人勾结起来干坏事
成语出处: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59回:“其有党朋奸,甘为逆羽,杀无赦!”
45

佑奸

成语拼音:
dǎng è yòu jiān
成语解释:
偏护奸
成语出处:
元·耶律楚材《辨邪论序》:“党佑奸,坏风伤教,千载之下,罪有所归。”
46

彰善

成语拼音:
dàn è zhāng shàn
成语解释:
瘅:憎恨;彰:表扬。憎恨的,表扬善的
成语出处:
隋·薛道衡《隋唐祖颂》:“瘅彰善,夷凶靖难。”
47

扬善

成语拼音:
è è yán shàn
成语解释:
遏:阻止;扬:宣扬。禁绝坏事,宣扬提倡好事。
成语出处:
《周易 大有》:“君子以遏扬善,顺天休命。”
48

不善

成语拼音:
guāng è bù shàn
成语解释:
只做事,不做善事
成语出处:
49

从善

成语拼音:
gǎi è cóng shàn
成语解释:
改去坏的、错误的;向好的、正确的方向转化。指不做坏事;重新做人。表示坏人或罪犯经过教育改造;有了明显的悔改表现。
成语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明则动,动则变。”汉 郑玄注:“动,动人心也;变,改为善也。”
50

酒酸

成语拼音:
gǒu è jiǔ suān
成语解释:
比喻环境险,使人裹足不前。
成语出处:
汉 韩婴《韩诗外传》:“人有市酒而甚美者,置表甚长,然至酒酸而不售。问里人其故?里人曰:‘公之狗甚猛,而人有持器而欲往者,狗辄迎而吠之,是以酒酸不售也。’”
51

为善

成语拼音:
gǎi è wéi shàn
成语解释:
不再作,重新做人。
成语出处:
《礼记·中庸》“明则动,动则变”汉·郑玄注:“动,动人心也;变,改为善也。”
52

向善

成语拼音:
gǎi è xiàng shàn
成语解释:
指不再做,重新做好人。
成语出处:
明·无名氏《齐天大圣》第四折:“尊上帝好生之德,再休题妄想贪嗔,从今改向善,朝上帝礼拜三清。”
53

行善

成语拼音:
gǎi è xíng shàn
成语解释:
不再做,转做好事。
成语出处:
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第九十一卷:“夫欲修学,熟寻此文,改行善,速登神仙。”
54

不悛

成语拼音:
hù è bù quān
成语解释:
一贯作;屡教不改。怙:坚持;悛:悔改。
成语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六年》:“长不悛,从自及也。虽欲救之,其将能乎?”
55

不改

成语拼音:
hù è bù gǎi
成语解释:
怙:坚持。坚持作,不肯悔改
成语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82回:“岂得怙不改,又率领众仙布此阵?”
56

不愆

成语拼音:
hǎo è bù qiān
成语解释:
愆:差爽,失误。好坏、善分明,没有差错
成语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五年》:“好不愆,民知所适。”
57

怀不悛

成语拼音:
huái è bù quān
成语解释:
悛:悔改。心藏奸,不思悔改
成语出处:
《周书·武帝纪》:“而彼怀不悛,寻事侵轶,背言负信,窃邑藏奸。”
58

不悛

成语拼音:
huì è bù quān
成语解释:
悛:改过,悔改。坚持作,不肯悔改。
成语出处:
《左传 隐公六年》:“长不悛,从自及也。《后汉书 朱穆传》:“讳不悛,卒至亡灭。”
59

不同

成语拼音:
hǎo è bù tóng
成语解释:
爱好和憎各不相同。形容人的志趣、志向和思想感情各异。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元帝纪》:“公卿大夫,好不同。”
60

乖方

成语拼音:
hào wù guāi fāng
成语解释:
:喜好和讨厌。指人的旨趣不同,爱憎有异
成语出处:
明·归有光《与曹按察》:“鄙人向年为吏吴兴,虽跼蹐百里,而志在生民,与俗人好乖方。”
* 第二个字是恶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