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字是恶的成语 (91个)

61

而严

成语拼音:
bù è ér yán
成语解释:
并不气,但很威严,使人知敬畏。
成语出处:
《周易 遁》:“君子以远小人,不而严。”
62

遗臭

成语拼音:
bō è yí chòu
成语解释:
播:传播。传播事,遗留臭闻
成语出处:
宋·陆九渊《与黄循中书》:“其在高位者,适足以播遗臭,贻君子监戒而已。”
63

不悛

成语拼音:
hù è bù quān
成语解释:
一贯作;屡教不改。怙:坚持;悛:悔改。
成语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六年》:“长不悛,从自及也。虽欲救之,其将能乎?”
64

不改

成语拼音:
hù è bù gǎi
成语解释:
怙:坚持。坚持作,不肯悔改
成语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82回:“岂得怙不改,又率领众仙布此阵?”
65

不愆

成语拼音:
hǎo è bù qiān
成语解释:
愆:差爽,失误。好坏、善分明,没有差错
成语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五年》:“好不愆,民知所适。”
66

怀不悛

成语拼音:
huái è bù quān
成语解释:
悛:悔改。心藏奸,不思悔改
成语出处:
《周书·武帝纪》:“而彼怀不悛,寻事侵轶,背言负信,窃邑藏奸。”
67

不悛

成语拼音:
huì è bù quān
成语解释:
悛:改过,悔改。坚持作,不肯悔改。
成语出处:
《左传 隐公六年》:“长不悛,从自及也。《后汉书 朱穆传》:“讳不悛,卒至亡灭。”
68

不同

成语拼音:
hǎo è bù tóng
成语解释:
爱好和憎各不相同。形容人的志趣、志向和思想感情各异。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元帝纪》:“公卿大夫,好不同。”
69

乖方

成语拼音:
hào wù guāi fāng
成语解释:
:喜好和讨厌。指人的旨趣不同,爱憎有异
成语出处:
明·归有光《与曹按察》:“鄙人向年为吏吴兴,虽跼蹐百里,而志在生民,与俗人好乖方。”
70

殊方

成语拼音:
hào wù shū fāng
成语解释:
:喜好和讨厌;殊方:不同的趋向。指人的旨趣不同,爱憎有异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异文志》:“时君世主,好殊方。”
71

同之

成语拼音:
hào wù tóng zhī
成语解释:
好:喜爱,喜好;:憎恨,讨厌。对于事物有同一的爱憎
成语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戮力壹心,好同之。”
72

不赦

成语拼音:
jí è bù shè
成语解释:
罪大极,不可饶恕。
成语出处:
清·龚炜《巢林笔谈续编·牛肉鳝鱼》:“按《唐律》屠牛者,在极不赦内。”
73

除奸

成语拼音:
jiǎn è chú jiān
成语解释:
剪、除:扫除。扫除人与奸人。
成语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60回:“似你我行侠尚义,理应济困扶危,剪除奸。”
74

好善

成语拼音:
jí è hào shàn
成语解释:
憎恨丑,喜好善美。形容事非界线清楚
成语出处:
《新唐书·王珪传》:“至激浊扬清,疾好善,臣于数子有一日之长。”
75

好善

成语拼音:
jí è hào shàn
成语解释:
嫉:憎恨;好:喜欢。憎恨坏人坏事,鼓励好人好事
成语出处:
《旧唐书·王珪传》:“至如激浊扬清,嫉好善,臣于数子,亦有一日之长。”
76

穷凶

成语拼音:
jí è qióng xiōng
成语解释:
指极端凶
成语出处:
《陈书 废帝纪》:“逆贼华皎,极穷凶,遂树立萧岿,谋危社稷。”
77

如仇

成语拼音:
jí è rú chóu
成语解释:
指对坏人坏事如同对仇敌一样憎恨
成语出处:
清 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 蔡木龛》:“嫉如仇,有所白眼者,出一语必刺入骨。”
78

若仇

成语拼音:
jí è ruò chóu
成语解释:
见“嫉如仇”。
成语出处: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第六卷:“公一时忠愤激发,嫉若仇,容或偶为此语,揆其心术,仍不失为磊落光明。”
79

如雠

成语拼音:
jí è rú chóu
成语解释:
憎恨坏人坏事就象憎恨仇人一样。同“疾如仇”。
成语出处:
《明史 周顺昌传》:“顺昌为人刚方贞介,疾如雠。”
80

若雠

成语拼音:
jí è ruò chóu
成语解释:
憎恨坏人坏事就象憎恨仇人一样。同“疾如仇”。
成语出处:
汉 孔融《荐祢衡表》:“见善若惊,疾若雠。”
* 第二个字是恶的成语